新华财经北京8月6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七部门出台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引入长期资金发展耐心资本加强上市预期引导和政策激励
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深化产融合作,完善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市场交投显著活跃港股创新药主题ETF厚积薄发
8月5日,港股创新药板块再度爆发。全市场涨幅前十的ETF中,9只为港股创新药相关ETF。市场交投显著活跃,短融ETF(511360)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另外有8只ETF成交额突破百亿元。资金流向方面,8月4日全市场ETF共获37.72亿元资金净流入。展望后市,机构表示,在政策面与资金面的共振背景下,市场有望维持震荡向上格局。
·成长股多头逻辑未改机构建议布局低估值成长领域
8月5日,上证指数震荡向上并站上3600点关口,市场情绪随之回暖。机构普遍认为,前期调整更多是连续上涨后的阶段性休整,而非趋势逆转。政策持续支持科技创新,各路资金加速流入资本市场,AI、机器人与创新药等领域新动能不断积聚,科技成长主线的中期逻辑仍被看好。在此背景下,多家机构建议,利用震荡窗口布局低估值成长领域,重点关注军工、AI应用、风电等泛科技方向,把握“高切低”的配置机会。
上海证券报
·港交所IPO新规落地 A股赴港上市公众持股量门槛降低
8月4日,港交所关于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新规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时隔27年后,港交所IPO定价机制迎来重要改革。去年12月,港交所发布了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监管框架的咨询文件。经过超半年的市场讨论,最终形成并实施了此次修订后的新规。港交所此次改革涉及多个方向,包括优化新股配售比例分配、优化发行人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门槛等。港交所还拟对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进行优化,目前正在咨询市场意见。
·多地对国企下半年工作划重点改革攻坚与产业升级成主要发力方向
近日,多地国资委相继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在本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际,多地国资委将稳增长、扩投资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同时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引领生态优势显著海光信息上半年业绩高增长
8月5日晚间,备受市场关注的算力龙头海光信息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再创佳绩,实现营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今年一季度,海光信息在营收、净利润方面分别实现同比增长50.76%、75.33%。人工智能引领、生态优势显著,是海光信息业绩高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海光信息在半年报中强调,高端处理器产品在产业生态中的版图不断扩张,涉及的行业应用及新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逐渐增多,公司经营状况稳健提升。
证券时报
·海外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QFII积极布局A股二季度新进13股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新一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重仓股浮出水面。据统计,截至8月5日,有23股二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出现QFII身影,按6月30日收盘价计算,合计持股市值达到37.37亿元,平均每股获QFII持仓市值为1.62亿元。按持股市值来看,九号公司-WD、东方雨虹、海大集团、宏发股份期末持股市值较高,均超过4亿元,分别为11.69亿元、10.17亿元、5.03亿元、4.93亿元。
·多部门“组合拳”协同发力治理“内卷式”竞争走向深入
从1元秒杀的网红奶茶、9.9元包邮的纯棉卫衣,到不足5万元的智能电动车……一段时间以来,消费端与制造端的“价格混战”持续升级,“内卷式”竞争一度愈演愈烈。这股“内卷”浪潮已从电商、光伏、汽车蔓延至电子、饮食、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逐渐陷入“越竞争、越难熬”的恶性循环。面对这一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推动“内卷式”竞争治理走向深入。这不仅是为破解当下困局、维护市场健康秩序,更旨在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向记者表示,反“内卷”关键在于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至关重要,市场规模越大、范围越广,各类要素资源流动才可能越高效。
·具身智能成大厂“必争之地” 京东三个月连投6家公司
8月5日,具身智能整机及传感器企业帕西尼完成新一轮A系列融资,由京东战略领投,浦耀信晔、宏兆基金、张科垚坤等多家机构跟投,庚辛资本中国担任独家战略财务顾问。帕西尼是京东近3个月投资的第6家具身智能相关企业。不止京东,阿里、美团、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也在具身智能领域频频出手投资,具身智能赛道已然成为大厂在人工智能(AI)时代的“必争之地”。
5月至今,京东已经宣布投资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RoboScience等,投资范围涵盖具身智能全产业链,包括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运动控制技术、具身模型、交互大模型等领域。
证券日报
·7月份私募证券基金备案量创年内单月新高百亿元级量化机构领跑
7月份,A股市场持续回暖,推动私募证券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备案迎来爆发式增长。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全市场完成备案私募基金为1298只,环比增长18%,这一数据不仅创下2025年以来的单月备案量新高,更刷新了近27个月(2023年5月份至2025年7月份)的备案量纪录。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对记者表示:“7月份私募基金备案量激增,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A股市场持续走强,有效提振了投资者参与的热情和信心;二是私募基金尤其是量化策略产品斩获优异业绩,超额收益吸引了大量资金持续流入;三是供给端持续优化,头部机构的优质产品供给增加,提升了私募基金行业整体竞争力。”
·新材料赛道受青睐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新材料领域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战略布局的核心赛道。近期,多家企业密集发布投资、并购公告,推动行业热度持续攀升。从投资涉及的领域来看,涵盖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记者表示,上述领域均为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而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国均在加大对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的投入,上市公司积极投身这一领域,不仅有助于我国在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更能切实提升国家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12家沪市公司披露“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半年度评估报告
8月5日,杭州凯尔达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尔达”)和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披露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自2024年3月份,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倡议以来,沪市公司积极跟进。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2家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评估报告。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优质公司和新兴产业,从而提高配置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推动上市公司聚焦长期价值、减少短期投机行为,助力市场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