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统筹两个大局”学术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聚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题,与会专家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国际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我国的重大政策也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在“十五五”期间,“两个大局”的碰撞与融合将更加明显,必须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两个维度的互动影响,重点关注国内统一大市场与全球资源的联动,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统筹两个大局”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在于“可持续”。一方面,保障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保障中国经济自身的可持续性。深化经济走廊建设是关键切入点,经济走廊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运输通道阶段、城市化工业化拓展阶段、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进阶段以及政策协调与民心相通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泽表示,整治“内卷式”竞争需要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在于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政府需从“增量逻辑”转向“存量优化”,完善城市更新等存量调整工具,在市场层面梳理激励机制,解决治理体系中“激励不兼容”问题,实现国内外资源高效联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孙浦阳指出,统筹发展与安全需重点把握三大政策目标。一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二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既要保持货物贸易顺差合理区间,也要关注服务贸易逆差,尤其是强化知识产权、金融等高端服务贸易。三是守住外债安全底线。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裴建锁表示,高水平对外开放已从“要我开放”转向“我要开放”,更注重制度性开放。这种开放通过规模经济、技术溢出与“干中学”、竞争效应三大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新质生产力也将为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二者协同发力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齐昊认为,数字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投融资体制。“十五五”期间构建有效的高科技企业投融资体制,为高科技企业提供长期耐心战略性投资将是国家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