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经所”)主办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十五五”时期新型工业化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工经所所长、党委副书记陈彦斌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今年是第29次出版,连续、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推进,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加速重构,中国工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迎来重大机遇。既要立足国内,分析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也要从全球的、外部的视角看待成功经验。《报告》以“‘十五五’展望”为主题,从产业、区域、企业三个方面,总结分析“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总体成就和发展态势,研究探讨中国工业发展在“十五五”时期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中国工业未来发展途径、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十五五”时期新型工业化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报告》主编、工经所研究员曲永义作了主报告发布。《报告》以“‘十五五’展望”为主题,分为总论、综合篇、产业篇、区域篇和企业篇共五个部分、64章,总结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十五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阐述了“十五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五五”时期推进中国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工经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所长杨海峰发布了“2024年中国工业十件大事”,包括:DeepSeek-V3正式上线,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商业首航,5G-A技术开启商用元年,“国和一号”核电示范工程并网发电,未来产业政策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第1000万辆下线,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及齿轮箱轴承下线,首艘江海直达型LNG加注运输船交付,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碳-14同位素国产化实现。
在主题报告环节,多名专家学者分享了其学术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丹阐述了“十五五”时期我国产业体系与能源体系的重大影响因素与产业变革趋势,并就推动能源合理转型,提出实现强国建设目标的举措。她指出,“十五五”时期是碳达峰攻坚期、全球竞争加剧期、科技与产业革命深化期,需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从能源角度看,保障经济稳定发展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稳定能源供应,二是避免成本上涨,三是保障绿色发展。发展绿色能源技术,有助于推动“安全、绿色、经济”的这个“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的解决。
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就“十五五”时期我国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谈到,我国产业目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产业分类更加精准、具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区间范围更广。在面对这些新变化的时候,需要在理论上、政策上和实际操作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他认为,产业链、供应链需要更加精准和更加具体的产业分类,同时也应关注产业供应链的时间范围等问题。对于如何界定“链长”的权力和职责边界,厘清其与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认为,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机械化、电气化还是自动化、信息化,工业化的本质都在于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不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革。在当前数智技术条件下,数据要素作用凸显并且具有放大其他生产要素的效能,新型工业化要求全方位、全流程和全周期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现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不仅能够降本增效提质,更深层次上,还有助于实现从大规模生产向定制化生产的重大转变,在大幅提高生产和交易效率的同时,助力缓解、化解产能问题。因此,新型工业化本质上是工业运行规则的重构和技术-经济范式的跃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主要介绍了未来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他认为,新兴国家发展,国际经贸规则加速调整,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些都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机遇。面对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形势,我国既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发展特色制造业,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提升制造发展能力,也要立足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寻找合作新机遇,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工经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叶振宇认为,我国工业布局出现了“制造业向优势地区集中、成群结链,产业转移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等一些新情况,并介绍了深化区域产业协作推动“十五五”新型工业化的一些新形势。他认为,深化区域产业协作有利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空间结合。在“十五五”时期,需要深化区域产业协作以推动新型工业化,具体措施包括深入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模式、推进数智赋能区域产业协作创新、深化产业协作利益共享机制改革等。
工经所跨国公司研究室研究员江鸿系统介绍了企业基础研究的意义、我国企业基础研究总体现状、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结构性分布特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驱动因素、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现实障碍,以及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举措。她提出,应该以增强企业基础研究政策精准性避免运动式基础研究,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改革推动企业基础研究突破,以体制机制优化提升企业基础研究关键资源的丰裕程度。
据悉,工业经济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研究机构,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工业经济研究所以“厚植学术根基,聚焦前沿问题,服务实体经济”为办所理念,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