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以下简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货物进出口值2613.7亿元,同比增长11.5%,进出口值居粤港澳大湾区内自贸片区首位,占粤港澳大湾区内自贸片区进出口值超六成。
截至目前,在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每年发布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榜单中,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贸易便利化指数连续4年获得全国自贸片区第一。
智慧化改革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据悉,为深入落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以贸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为重点,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全国率先试点“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支持企业依托前海综保区设立“全球中心仓”,打造“MCC前海”物流新模式实现全球集拼分拨。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国际航运贸易枢纽愈发畅通,跨境货物通关体系更加高效”。
设立十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海关备案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外贸进出口总值由2015年的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367亿元,规模扩大6.5倍。
为更好满足企业货物通关需求,深圳海关聚焦企业诉求,联合前海管理局、会同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推动港口智能化升级,创新实施监管智慧化改革,探索AI+智能监管试点,推动打造“妈湾智慧港”,取得显著效果。在“机器+人”的协同监管下,人工干预环节大幅减少,进口水果、进口危化品查验时间分别缩短30%、50%,通关效率明显提高。
监管智慧化改革带动业务量再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深圳蛇口港区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19万标箱,同比增长10.7%。
“深圳蛇口港区有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三个集装箱码头位置分散,我们针对港口集装箱一体化运作的需求,创新实施智慧途中物流模式,应用新一代安全智能锁,在保障监管安全的同时,实现了集装箱在三个港区间的全天候自动调拨。上述创新举措被海关总署评为全国智慧海关与智慧口岸衔接协同典型案例。”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场所监管科副科长高尚说。
“保税+”等外贸新业态助企提升国际竞争力
今年6至7月,前海综保区密集落地多项航空器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涵盖直升机、空客A320客机及飞机发动机等,总价值约5.5亿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保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此外,深圳海关、前海管理局广泛调研收集企业拓展保税维修目录的需求,成功推动西门子等企业急需开展业务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用零件等产品纳入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支持西门子保税维修中心项目进驻前海综合保税区并启动运营,实现深圳医疗设备保税维修“零”突破,带动前海综保区保税维修等“保税+”业务快速发展,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制度创新范例。
据悉,截至今年上半年,西门子保税维修中心已成功完成近2000个磁共振线圈的维修,共计申报磁共振成像装置零部件保税维修进出口近6000项,进出口货值约930万美元。
对港进出口增幅超九成
前海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理念,主动加大与香港的商贸合作,依托前海综保区毗邻香港、与香港供应链产业互动配合程度高等优势,打造具有深港产业特色的“前店后仓”模式,带动双向进出口大幅增长。
据统计,香港已成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港进出口值592.4亿元,同比增长90.2%,占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的22.7%,占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