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期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10.59亿手,成交额为71.3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89%和36.03%。1—7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51.3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411.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1%和23.09%。7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总持仓量较上月增长3.98%。
从各家期货交易所的成交情况看,上期所7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3.23%和2.19%,上期能源7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3.7%和下降1.68%,郑商所7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8.46%和23.26%,大商所7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33.24%和33.18%,中金所7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35.11%和64.79%,广期所7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13.26%和597.73%。
按照成交额统计,排名各商品期货交易所前三的品种分别为上期所的黄金期货、白银期货、原油期货,郑商所的纯碱期货、玻璃期货、烧碱期货,大商所的焦煤期货、棕榈油期货、豆粕期货,广期所的多晶硅期货、碳酸锂期货、工业硅期货。
按照成交量统计,排名各商品交易所前三的品种分别为上期所的螺纹钢期货、白银期货、热轧卷板期货,郑商所的玻璃期货、纯碱期货、PTA期货,大商所的焦煤期货、豆粕期货、聚氯乙烯期货,广期所的工业硅期货、多晶硅期货、碳酸锂期货。
中金所成交金额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是中证1000股指期货、30年期国债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
整体来看,7月期货市场活跃度提升,成交规模延续稳健增长态势,为金融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格林大华期货首席专家王骏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多个板块成交量大幅增长,带动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上行。其中,黑色金属与建材板块成交量环比增长97.6%、成交额环比增长94.6%,成为7月市场增量的重要贡献者。有色金属板块成交量和成交额环比分别增长70.5%和52.8%;能源和化工两大板块成交量环比分别增长21.7%和22.1%、成交额环比分别增长8.5%和23.8%;农产品市场的饲料养殖和软商品板块也齐发力,成交量环比分别增长21.8%和32.8%;金融期货市场成交规模跟随A股回升,成交量和成交额环比分别增长36.9%和38.2%。
“7月全市场成交量突破10亿手大关,创历史新高,成交额也创2015年5月以来新高。”王骏告诉记者,7月末期货市场持仓量是历史第二高,仅次于今年3月末的持仓量。
7月,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价格重心整体上移。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汪洋认为,7月以来,“反内卷”政策短期内重塑大宗商品市场供需预期,显著推升多个品种产业链热度,但各板块分化显著,黑色系、新能源金属等商品板块涨幅居前。7月末,受宏观因素影响,前期领涨的相关板块出现短暂调整。不过从整月来看,期市活跃度整体较高。
展望8月,汪洋表示,“反内卷”政策预期及9月美联储降息预期仍将是商品市场的主导因素,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反弹,建议重点关注股指期货、黑色金属、新能源金属和有色金属等板块。
“预计后续期货市场交易热度不减,市场套期保值交易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预计8月期货市场成交量将在9亿~10亿手,成交额在60万亿元左右。”王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