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发挥中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目前,社会各界应用需求强烈,AI处在应用落地的关键窗口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8月1日表示。
今年以来,期货行业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内多家期货公司密集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在智能投研、策略生成、合规风控、投资者教育、客户服务等领域积极探索智能化转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融合应用,已成为期货公司重塑服务模式、优化风险管理、提升市场效率、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认为,AI大模型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全球衍生品行业生态格局,市场业态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智能驱动”模式。通过技术杠杆放大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是行业升级的必然方向,也是服务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广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肖成认为,期货行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创新融合应用,具有五方面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帮助期货公司构建智能化合规风控体系,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效率;二是可以实现交易效率与决策的革命性突破;三是服务模式的升级,实现从标准化、大众化的客户服务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四是推进期货行业数据治理与基础设施的进化;五是重构行业维度,推进期货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天勤量化核心成员李思恒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期货公司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替代重复性、批量化的程式化任务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李思恒说,AI通过学习期货法规及公司内部规则,能够高效响应客户咨询,提供合规、交易规则等领域的标准答案,并能自动化完成客户信息批量分发、结算单发送及研报推送等工作。对期货交易者而言,AI在期货行业的使用,大幅降低了量化交易编程的入门门槛和学习难度。
尽管AI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其在期货行业的应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认为,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算法可能存在偏见、复杂模型的“黑箱”问题导致可解释性不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压力。另外,AI对现有员工岗位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韩乾建议,期货公司在积极拥抱AI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模型风险管理与验证,投入资源进行人才技能的转型升级培训,并建立健全AI应用的伦理规范和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