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国务院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的第一阶段目标收官之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8月5日,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宣布,三年来,广东围绕“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全力推进五大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南沙开发开放呈现蓬勃生机,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37.8%和75.9%,与港澳合作更加紧密,服务双循环作用显著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彰显。
会上,广东省南沙工委及省大湾区办、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落实《南沙方案》的三年成效等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年累计将南沙100个重大项目
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为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国务院于2022年6月正式印发实施《南沙方案》,明确了建设科技产业创新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五大任务,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国家各部委也细化落实、多方赋能,先后出台了财税、海关、市场、金融等领域支持政策。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是全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统筹协调部门,也是省南沙工委的成员单位之一。省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祝永辉介绍,三年来,该办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南沙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强化工作统筹部署,研究制定了《南沙方案》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建立省南沙领导小组、省南沙工委、省南沙办三级工作指挥体系,形成省市区上下联动、协同高效、权责明晰的工作机制,从高位推动南沙开发建设;二是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出台实施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出台省层面支持政策文件,推进出台省南沙条例,牵头编制南沙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南沙区实施,全力支持南沙改革创新;三是加大资源保障力度,三年累计将南沙100个重大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支持南沙32个重大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35亿元,以加快开创南沙建设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把《南沙方案》梳理细化为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60项重大项目,举全市之力推动做强南沙这一重要增长极。
“我们将积极推动《南沙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形成更多可见可知可感的标志性成果。”祝永辉表示,一是以编制实施新一轮南沙总体发展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南沙湾、庆盛枢纽和南沙枢纽三个先行启动区。二是以南沙为重要载体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着力提升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市场一体化、民生服务一体化水平,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三是用好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沟通交流工作机制,推动南沙与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之间互学互鉴、联动发展,更好发挥重大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超3100家港澳企业投资南沙
携手港澳继续深化“五个联通”
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是《南沙方案》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南沙不断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港澳各界也密切关注、大力支持。发布会透露,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粤澳发展促进会积极发挥作用,目前已有累计超过3100家港澳企业投资南沙、扎根南沙、共享南沙发展机遇。
下一步,南沙在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方面还有哪些计划?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孙志洋明确表示,要牢记南沙开发开放的初心使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携手港澳,继续深化“五个联通”工作。
一是围绕科技创新深化“智联通”。建强用好冷泉生态系统等一大批“国之重器”,聚力打造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完善科学装置共建共享、科技项目联合攻关、科研资金便捷流通、科创人才双向赋能机制,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二是围绕产业协同深化“链联通”。拓展“港澳研发+南沙转化”“港澳服务+南沙制造”等创新模式,提高智能装备、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和深海深空、细胞与基因等未来产业的含“港”量、含“澳”量,以邮轮互通、文旅互推等促进三地互为“旅游客源地”“消费目的地”,也要加快实施港澳游艇自由行,联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是围绕基础设施深化“硬联通”。进一步提升南沙港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优化广深港高铁庆盛站经停班次,加快推进广珠澳高铁等重点项目,完善南沙重点片区内外交通网络,构建与港澳机场快速链接通道,畅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四是围绕规则机制深化“软联通”。实施好自贸区提升战略,用好“放宽市场准入和优化监管15条”“南沙金融30条”等一系列政策,推进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等重点项目,强化广期所、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等平台功能,以做实做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为牵引,进一步集聚港澳的法律、金融、财税、咨询服务等高端要素,打造共建共享的高水平开放示范平台。
五是围绕交流交往深化“心联通”。当前要进一步携手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推动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成为三地共同舞台,持续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国际活动,打造更多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
加大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争取国家更多改革创新赋权
近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南沙片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制度创新成果显著,成为链接粤港澳、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重要门户,为国家自贸试验区战略贡献了“广东经验”与“南沙力量”。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介绍,该厅推动南沙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打造创新驱动高地,助力南沙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33项试点措施全部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邮轮入境15天免签”等出入境便利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同时,推动南沙片区建成全国首个“无证明自贸区”,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实施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专业人才领域,支持南沙持续推进建筑、规划、法律、税务等领域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目前已办理港澳专业人才执业备案244名,港澳专业人才获评内地职称27名。
接下来,省商务厅将支持南沙以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全面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一是复制推广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措施。二是结合南沙特色产业,加大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争取国家更多改革创新赋权。三是持续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
广东从去年起出台实施“五外联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南沙也是重要平台之一。双德会提到,省商务厅作为省南沙工委高水平对外开放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正会同各方把南沙打造为“五外联动”集中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具体包括,立足南沙打造外贸枢纽和服务外包高地,构建“外资+外智”双向通道,助力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用地计划指标已获特别支持
将提升南沙联动广深港、广珠澳优势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用地保障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经国务院批复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支持南沙科学城、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等项目建设。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功慧介绍,该厅积极指导南沙按需划设工业产业区块线14.7万亩,促进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和规模集聚,保障南沙中长期制造业发展空间需求。同时,在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以南沙新区为重点,对南沙区现有产业平台进行优化整合,推动产业项目集聚发展,打造一批承载国家战略功能的大型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和产业发展平台,构建集约高效、协同发展的南沙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用地计划指标方面,广东也对南沙予以了特别支持。“协调国家加大对南沙的支持力度,具体是由南沙根据本区域的实际建设需求编制年度的重大项目清单,凡纳入清单内的项目,由省予以统筹保障,如果省指标有不足的,自然资源部予以解决,实际上是对南沙的各类重大产业项目予以全额保障,应保尽保。”王功慧提到,近三年来,已支持南沙计划指标近1.4万亩,有效保障了南沙的各类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项目的建设。
广东还不断强化南沙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全力做好南沙重大项目用地用海报批工作,有效保障了广澳高速公路南沙至珠海段改扩建工程(广州段)、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广州段)、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工程项目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并赋予南沙更多行政管理职权。
坐落于“湾区之心”的南沙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黄金内湾”、推动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推动南沙大开发大开放,能够更好地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以及与世界联通。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级干部田碧峰表示,该厅正全面实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结合工作重点,从枢纽、通道、网络三个方面支持南沙大开发大开放。
一是支持南沙港区进一步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二是支持完善联通大湾区东西两岸跨珠江口通道布局,提升和放大南沙联动广深港、广珠澳的交通区位优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三是增强南沙交通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对外高快速路体系,强化网络衔接转换的韧性和效率,整体提升南沙综合交通网络通行效率,更好服务大湾区都市圈通勤。
力争3年内引进5万名大学生
建设宜居宜业的青春活力之城
《南沙方案》提出了创建青年就业合作平台、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聚集等任务,南沙接着也提出了“年轻的城服务年轻的人”的目标,以服务包括港澳在内的海内外各类人才为己任,实施“青出于南”计划。
发布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省南沙工委副主任、省南沙办主任刘炜介绍道,截至目前,南沙的户籍人口中青年(18至45岁)占比超四成,过去一年实有人口新增11万人,其中青年人才就超过了7万人,青年人集聚南沙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旺。
为巩固青年集聚南沙的发展态势,刘炜表示,南沙将重点推出多项举措。首先是提供质量更高、数量更足的就业岗位,为此要推行“青出于南”政策措施免申即享,实施全球青年人才全年候实习实践计划,提供求职免费住宿、入职生活补贴等扶持。尤其,南沙将精心组织开展“2025寻访揽才高校行”活动,计划全年开展超60场招聘、近2万个工作岗位虚位以待,力争3年内引进5万名大学生到南沙来创新创业。
同时,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前沿平台。南沙在深海空天领域布局了一批创新平台,在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扶持和支持了一批围绕产业创新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将引入大量创新型人才。南沙还组织筹划了一批支持创新创业的各类基金,为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撑。
目前,南沙已建成15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聚集了一批港澳青年,围绕港科大(广州)校区打造了环港科大(广州)的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南沙还与香港优才与专才协会10家单位、50家专业机构共建了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生态联盟,携手港澳、面向全球联合引才。
刘炜表示,南沙构建了港澳青年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更好服务青年人才特别是港澳青年人才到南沙来创新创业,接下来将重点打造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创建开放包容国际化人才特区,并把南沙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青春活力之城,特别是加快完善城市品质,建设港式国际化社区,提升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基础服务,让各类人才在南沙放心地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