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周亮)8月5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三年成效新闻发布会。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要求南沙加快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及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根据会上披露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三年来,南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携手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一批标志性成果接续落地,基本完成《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广州市市长、广东省南沙工委副主任孙志洋表示,广州把落实《南沙方案》作为重大战略机遇、重大发展抓手,坚持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坚持惟新、惟实、惟精,把《南沙方案》梳理细化为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60项重大项目,举全市之力推动做强南沙这一重要增长极,促进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沙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
在孙志洋看来,《南沙方案》阶段性成效可以从五个方面具体来看:
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方面,南沙聚力联合创新,落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推进19个粤港澳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成开学,其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入驻创新项目32个。
南沙建强科创平台,布局冷泉生态系统等一批国之重器,集聚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22家,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8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4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48%。
南沙做优产业体系,推进国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试点,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年均增长2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75.9%。四是集聚高端人才,加快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数量年均增长55%。
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在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方面,南沙立足湾区做强枢纽功能,南沙港建成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和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设立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年均船舶交易超过200艘、交易额30亿元。南沙协同港澳共建交往平台,建成启用RCEP文商旅创新产业合作园等。南沙面向世界织密经贸网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实体化运作、赋能211家企业“扬帆出海”,南沙获批国家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交易额超过500亿美元,去年南沙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全国第一。
在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方面,南沙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累计181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的推广,市场准入审批时限压缩93.6%,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位。
南沙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高水平建设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3个新能源金属品种,广州数据交易所交易额超过75亿元,设立广州市首只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人民币试点场景超过1.1万个,引领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在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方面,南沙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实施南沙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加快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推动重点片区成片连片开发,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大先行启动区去年新增注册企业数增长89%。此外南沙突出智慧导向,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全空间无人体系超级场景,建设全国首个“未来电网企业”改革样板,开通全国首条L4级无人驾驶公交环线、无人驾驶道路里程突破990公里,实现全域5G网络覆盖。三是坚持生态优先,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建立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双中心,建成超级生态堤22公里,完成森林提质增绿1.2万亩。
在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方面,南沙优化青年创业生态,目前建成港澳青创基地15个,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在孵团队数量年均增长超过40%;推出“港澳青创新10条”政策,奖补金额超过3200万元,惠及港澳青年1170人次。
孙志洋表示,“南沙不仅是广州的南沙,也是大湾区的南沙、中国的南沙,更是面向世界的南沙。我们将会锚定《南沙方案》确定的2035年发展目标,奋力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更好引领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广东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