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5 21:57:10 股吧网页版
每经热评丨AI合成明星带货乱象频现 平台企业不可坐视不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多个账号在社交平台上伪造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及其家人声音合成AI(人工智能)视频为商品带货,不少消费者直呼上当。

  无独有偶。今年2月,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只需花1280元,直播、视频通话能实时换成娱乐圈明星刘亦菲、杨幂的脸。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深度伪造技术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显著的迭代升级,几近以假乱真。在此背景下,违法违规运用AI进行牟利的事件屡见不鲜。

  人民日报近日发文称,人们乐见AI技术助力网络消费,但绝不允许AI骗术“张牙舞爪”,侵蚀网络消费的信任与成色。

  笔者认为,AI骗术带来的乱象和影响不容忽视,相关平台企业不可坐视不理,必须主动亮剑,将风险防控和伦理审查前置化。

  事实上,面对AI技术潜藏的风险与挑战,作为AI产品的研发者和推广者,相关企业有机会将此类乱象尽可能扼杀在萌芽阶段。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第一,技术企业可在技术研发环节就嵌入合规红线。例如,对AI生成内容设置明确的标识机制,让公众能够明确辨别真实信息与AI合成内容,从源头上避免虚假信息混淆视听。

  第二,在商业合作中,应建立严格的名人授权核查流程。对涉及名人形象、声音等的AI应用,应当获得完整、合法的授权,杜绝未经许可的AI合成营销行为,从流程上堵住漏洞。

  第三,短视频平台在遏制AI虚假营销等乱象中应扮演关键角色。比如,平台可加强对创作者的行为规范,明确要求创作者在发布AI生成内容时进行显著标识,注明内容的合成属性,让用户能够清晰区分真实信息与AI创作内容。

  长期来看,短视频平台加大对AI内容溯源、真伪鉴别等技术的研发投入,有机会在技术层面筑牢防线,这也是提升平台自身安全和履行社会职责的现实需要。

  第四,相关平台企业可与同行、技术企业、监管部门等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行业规范,合力规范AI应用行为。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强化相关黑产打击力度和对平台企业、技术企业的监督力度。

  总之,对于AI技术应用普及带来的负面效应,企业的主动担当与应对至关重要。否则,一旦市面上出现大量AI违规内容,不但治理难度大幅提升,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危害也将持续蔓延。当下,公众对AI违规内容的容忍度已经越来越低,对相关企业而言,谁先完成前置治理,谁就有望率先把合规成本转化为护城河。

  当然,企业的主动作为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撑。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应用的法律边界和责任认定标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社会公众也应加强防范,提升自身对AI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