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5 11:14:39 股吧网页版
竞逐“入境消费第一城”,深圳何以突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记者李金萍深圳报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国际旅客蜂拥入华,“中国游”持续火热,免签政策带来红利,多个城市提出力争“入境消费第一城”。

  近日,据深圳边检总站发布消息,今年上半年经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其中,出入境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成为整体客流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原因在于,一方面,深圳及周边庞大的产业集群和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吸引着全球客商;另一方面,跨境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推动出入境客流持续攀升。皇岗边检站统计显示,上半年超8万人次外籍人士享受免签便利,同比激增82%。在罗湖口岸,每两名入境外国人中就有一人手持免签护照。

  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入境旅客数据也纷纷创下新高。今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外籍人士260万人次,同比增长44.8%;北京接待外籍人士149万人次,其中享受免签和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政策入境的外国人超84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广州接待外籍人士超150万人次,同比增长40%,总量、增幅创历史新高,超过120万名旅客享受了免签、免办出入境政策便利。重庆则因来自东南亚的外籍游客数量增多,上半年,重庆边检总站查验入出境外籍旅客3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近1.4倍,享受免签和过境免签政策的入境外国旅客近11.7万余次,占入境外国旅客总数的七成。

  泼天的流量如何变成泼天的富贵,谁能成为“入境消费第一城”?

  城市入境流量,标签渐“分化”

  将“入境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各城市定位渐渐清晰。

  北京率先提出打造“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去年10月,在北京文旅发展大会上,北京提出发展“演唱会+旅游”“赛事+旅游”等多元融合业态,吸引优质资源来京“首演”“首展”“首发”,打造“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

  上海提出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今年2月,《全面推动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聚焦推动多元旅游产品供给,将推出更多入境游精品线路,包括推进世界级旅游地标建设,加快文旅深度融合,优化提升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以海派文化旅游产品,以及沪派江南古镇旅游产品,同时促进“考古+旅游”“非遗+旅游”“文博+旅游”“展览+旅游”等发展。

  重庆因奇幻地形让城市建筑与道路变得魔幻出圈海外,正在成为东南亚游客入境旅游重要目的地。今年一季度,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来渝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与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等海外机构合作,共同策划旅游项目,参与国际旅游展会;深耕东南亚市场,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驻渝办事机构等项目落地。

  广州作为“中国入境旅游恢复发展标杆城市”,参展参会模式正成为其独特的入境消费方法论。今年,广州举行了多场重磅展会,包括全球城市旅游发展组织(TPO)第44次执行委员会会议、第33届广州国际旅游展等,上述会议不仅向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客源地精准推介广州,吸引众多国际游客来穗。广州也在打造特色入境游产品,联动清远、韶关等地打造“入境游+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珠江夜游、岭南文化探秘、温泉康养等特色资源,开发温泉康养、生态研学等差异化产品,形成“一程多站”入境旅游新场景。同时,深挖“最广州”元素,以文化IP赋能旅游供给。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永庆坊旅游区等文旅融合标杆项目,通过“非遗+科技”“美食+节庆”等模式,打造“读懂广州”主题线路;“跟着演唱会去旅行”“寻味美食去旅行”等创新产品,精准匹配Z世代与家庭客群需求。

  一向以制造驱动的深圳,也在抢抓入境消费第一城机遇,从去年开始,在各大文旅消费热门城市排名中,深圳多次位居热门旅游城市榜单前列,2024年,深圳接待入境游客数增长56.9%、国际旅游收入增长93.2%,入境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均位居中国、广东省第一。今年4月,深圳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将挖掘深圳在区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科技、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前沿诸多方面资源,打造具有深圳特色和优势的旅游产品,推出更多极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快建设高品质的极富吸引力竞争力的观光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体验无人机外卖、拍摄赛博城市照片、观赏无人机表演等活动成为外籍游客的必打卡项目。

  美团无人机商业战略负责人刘硕表示,今年,假期到深圳公园打卡无人机配送的外籍游客明显增多,来自西班牙、韩国、日本、波兰、美国、英国、瑞士等十多个国家的外籍游客,到深圳公园体验无人机配送并打卡,海外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61%。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目前,游客入境之后,去哪玩、怎么玩,是各地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城市为单位,强化宣传推广,能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清晰、独立的旅游目的地标识,扮演重要角色。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

  谁能把握入境游客购物需求,谁就能将客流量转换成消费增量。

  中国旅游研究院去年末发布报告显示,购物已成为旅游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接近95%的受访者在旅行中购物,超过七成的游客有购物计划;超过一半的游客将20%以上的花费用在了购物上。

  多个城市将优化入境购物环境作为发力点,纷纷出招。其中推进离境退税即是关键举措。今年以来,五座城市以扩品类、增数量方式,优化入境购物环境。其中北京走得稍快,已设立1400家离境退税商店,数量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到2027年,上海提出将推进离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重庆将超200家。

  随着离境购物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中国购”也在各地日渐火热。

  今年上半年,深圳退税商品销售额、办理业务量分别同比增长2倍和4.3倍;北京离境退税商品月均销售额达到1亿元;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5%,“即买即退”销售额同比增长28倍;前五月,近4000名外籍旅客在重庆免税店消费总额达4500万元。

  与中国游城市标签日益清晰类似,随着“中国购”火热,中国特色产品购买地图也日渐清晰。

  其中,与北京以文化资源吸引外籍游客类似,外籍游客更喜欢在北京秀水街等商圈购买茶具、中式传统服饰、工艺品等文化商品;同时北京推出的百年“老字号”品牌也先后走红,比如瑞蚨祥,该品牌自2024年144小时免签政策实施以来,退税销售额增长近5.5倍。

  上海的多元特色产品更受外籍游客喜欢,这既包括上海豫园的筷子、扇子等中国特色纪念品、大白兔奶糖等上海特产,也包括在离境退税商店购买服饰、手表、箱包、化妆品等时尚单品。

  广州的粤式点心、广彩瓷器等伴手礼更受入境游客喜欢,一季度广州入境游客人均消费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0%。

  而重庆的外籍游客则更专注,更喜欢购买白酒。数据显示,白酒类产品以约40%的占比稳居销售榜首。

  与外国游客在以上城市购买吃喝用等纪念品不同,记者发现,外国游客在深圳购物更喜欢买具有高附加值的消费电子产品。其中手机、电脑、无人机、AI眼镜等品类,最受外国游客喜欢。

  在深圳华强北的一家无人机店铺,周末期间,100平方米的店铺内,人头攒动,为避免人流拥挤,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店员在店门口拉起了限制人流进入的围栏,保障购物体验。

  该店店员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入境消费客群占四成左右,其中,在门店的外国顾客中,欧美客户占比70%。他们更喜欢买一款第一视角飞行体验无人机,由于国外部分地区地广人稀、飞行场景优越,适合用无人机拍摄风景,所以他们喜欢飞行速度更快,带飞行眼镜,体验感更好的无人机。

  深圳万象城顺电店长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今年以来,入境游客购买手机、电脑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手机销量同比增加44%,电脑销量同比增长214%。

  一位来自印度的游客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大多数来深圳的游客都想购买电子产品,这是因为在深圳可以买到质价比高的产品。

  深圳是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拥有中国最大消费电子市场的产业基础支撑。其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6以上。无人机、手机、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科技产品均从深圳走下产线,走向全球市场。

  何以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

  不过,虽然深圳形成了“深圳购”优势,但是跟超级IP相比,深圳何以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

  作为大湾区核心口岸城市,深圳不仅拥有全国城市最多的入境口岸,成为境外游客进入内地的 “南部门户”。海陆空交通体系完善,尤其大湾区陆路交通的升级,为自由行、随团游提供了极大便利。

  深圳鲜明的城市形象也正在成为吸引外籍人士入境游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官方与民间渠道的海外传播,从 “小渔村” 到国际都市的蜕变,让深圳成为海外游客眼中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样本”。其在海外自媒体的知名度显著提升,独特的城市标签对好奇 “当代中国” 的游客形成强吸引力。

  不过,与北京、南京等古都相比,深圳缺乏深厚的历史遗迹与传统文旅资源,难以满足对 “传统中国” 感兴趣的游客需求,这是其与同类旅游城市竞争时的核心短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深圳未有机会成为入境消费第一城,暨南大学高等健康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舟教授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这取决于吸引哪些游客,部分游客希望全面了解中国,而不仅仅局限于长城、故宫、兵马俑,那深圳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代名词,自然会首选深圳。深圳作为一座高度开放、现代化程度高的城市,本就适合自由行,但目前针对入境游客的自由行产品与线路仍需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将科技企业开发成IP文旅产品是深圳突围入境消费第一城关键,即让深圳的科技创新变成可供游客沉浸式体验的产品,并形成规模化。类似游客在深圳可实现与参观兵马俑等身临其境的游览体验。深圳科技公司可与旅游企业合作,借助旅游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开发更多科技系列产品。

  一位业内人士也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深圳的入境消费发展尚处起步阶段,需走出“以科技为核心,串联城市发展故事”的独特路径,通过持续的资源整合与产品创新,让“深圳故事”真正成为吸引全球游客的核心引力。

  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通过开发专属文旅产品,强化旅游IP。今年4月,深圳启动“Amazing Shenzhen”全球旅游计划,推出“十全十美”工业游、“蓝海星辰”研学游、“飞越山海”低空游等新游线,推动培育深圳的国货潮品及深圳手信品牌。

  春秋旅游入境游总监郑学达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在入境游学或商务出差的团队中,对高科技类、汽车类、电商类企业的参访需求旺盛,尤其是能让人直观感受中国产业链与商业模式创新、有助于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企业。

  深圳能否利用科技优势接住这波入境流量机遇,值得期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