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资本市场上中国创新药板块厚积薄发,“涨”声四起,位于上海张江、开园不到一年的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简称“上海前沿”)一期,也展现出创新企业集体“破茧”的可喜态势:愈方生物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科金生物赴香港增设实验室;继拜耳之后,又有一家全球医药巨头选择在此设立孵化器和AI实验室……截至目前,这里已吸引拜耳、SRI生命科学研究院、循曜生物、靶联生物、科金生物、上药睿尔、泌码、慧合谷、愈方、Superlab Suisse、米瑞博、北赛泓升、赛德迪康、安博宁、莫斯莱特、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企业和机构入驻。
进入2025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正从“跟随式创新”迈向“全球领跑”的新阶段,上海则明确,要聚焦新一轮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实施,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上海医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秋华说:“上海医药是上实集团布局生命健康产业的核心平台,具备‘工商研投’全产业链优势。作为‘链主’企业,我们携手一流高校培育的上海前沿,致力于为创新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开源创新生态,为‘上海方案’落地又添一支劲旅。”
“一张桌”:让初创企业心无旁骛
在上海前沿,有一项受到入驻企业交口称赞的“一张桌”机制——创业者只需带着智慧与创意入驻,其他诸如资金、场地、服务等事务,可统统交由园区及“链主”上海医药统筹解决。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能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中去。
资金是初创企业的生命线。依托上实集团和上海医药的丰富资源,上海前沿积极布局:参与设立上实资本旗下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二期,专注早期项目筛选与投资;引入上国投母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机构,为企业嫁接风投与股权投资桥梁;打造专属投资者中心,汇聚政府引导资金、风投、天使投资人、机构及高净值人群,构建“孵化—投资—并购”全链条网络。
愈方生物便是这条资金链上开出的美丽“花朵”。这家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在2022年仅有动物药效数据的情况下,就获得了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3000多万元的天使轮领投。“上实集团在我们发展初期便给予投资支持,帮助我们度过艰难时期。而上海医药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也一直以来与我们有着理念上的契合与互动。这双重渊源,正是我们成为首批入驻上海前沿企业的重要原因。”愈方生物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张家毓表示。
今年3月,愈方生物完成了超亿元的Pre-A轮融资,现有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继续给予支持。同时,由他们研发的首款药物JV101,主要用于治疗心衰,在上海东方医院开展的临床研究中,已完成12例患者入组试验,初步验证了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下一步,企业将进一步推进该药物在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临床开发。
创新链: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链打造,是上海前沿的另一大核心任务。在硬件设施上,科创空间达12万平方米的上海前沿一期已全面启用,这里不仅有为0—1阶段初创企业量身定制的孵化器、加速器和共享实验室,还有为1—10阶段的瞪羚企业配备的中试车间、甲类危化品仓库和双污水处理系统,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软件服务方面,浦江学科交叉论坛、浦江峰会、项目路演等一系列重磅活动在此频繁举办,更为入驻企业提供交流合作、资源对接的平台。同时,上海前沿积极加强沪港联动,利用上海医药与香港科技园共建沪港联合创新孵化器的资源优势,助力企业对接大湾区的科创资源。
科金生物是首批入驻企业之一,这家2022年成立的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与细胞疗法的生物科技企业,对上海前沿的创新链建设赞不绝口。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海峰表示:“我在多个国家主持过研发项目,上海前沿的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它背靠国企,不仅有企业使命,更体现政府意志和国家使命,跨界整合资源的能力更强,在‘投小、投早、投硬科技’方面的决心也更大。”
另外,王海峰还特别看好上海前沿背靠上海医药作为国内数一数二医药流通巨头所拥有的上药控股CSO(为制药企业提供药品营销与市场推广的外包服务)服务体系,它为创新药提供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覆盖产品上市前合作到市场营销环节的流通链,将助力企业下一步能走通从研发到市场的产业链闭环。
上海前沿的支持下,科金生物发展迅速,基因精准插入技术平台的首个管线: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的全球首例患者已顺利出院一年,临床结果达到预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针对其他遗传疾病以及肝癌的管线也即将进入临床阶段。目前,科金生物已启动A轮融资,并借助沪港联动优势,成功入驻香港科技园沪港联合创新孵化器,为接下来融资、出海、港股IPO布局。王海峰表示,科金生物将借着上海前沿的“东风”起飞。
耐心“织链”:长线布局构建世界级生态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征。放眼全球,许多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中,“链主”企业都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丹麦—瑞典生物医药谷(Medicon Valley)为例,这里横跨丹麦东部和瑞典西南部,涉及2.1万平方公里面积,诺和诺德、灵北等全球研发制药巨头作为“链主”企业,不仅自身具备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还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吸引了大量小型初创企业入驻,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丹麦—瑞典生物医药谷发展历程大致从2007年开始,到2017年形成现有格局,历经10年时间。其他世界知名药谷如美国波士顿、旧金山、瑞士巴塞尔……也无一不是走了一条“链主”耐心“织链”的长期主义发展之路。
上海前沿深谙此道。总经理李晓东介绍,在上实集团和上海医药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前沿将分三期开发,总规划220亩,一期75亩已建成启用,二期正筹备,将满足生物医药研发全流程配套服务需求。上海前沿将持续集聚“政、产、学、研、医、资”要素,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研发创新中心,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罕见病药物等颠覆性技术领域,严选符合生态的优质企业;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将发挥“耐心资本”的长周期支持优势,为硬科技企业提供跨发展阶段的坚定陪伴,上下游协同,向着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