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5 03:11:00 股吧网页版
“一管血、24小时”超敏检测技术可替代脑活检帕金森病“早检难”将改写 确诊时间提前7年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只需一管血(2至3毫升),一天内就能完成帕金森病致病蛋白的早期检测,准确率超过90%——一项全新的QSAA技术,将大大改变帕金森病“早检难”现状。

  不久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徐评议教授团队宣布,经多年研究,成功研发出我国可替代脑活检的帕金森病血清致病蛋白的QSAA超敏检测原创技术,攻克了早期检测难题,可提前7至10年预警55岁以上人群是否罹患帕金森病。目前,该技术的3项研究成果论文已在国际权威医学刊物发表。与传统检查手段相比,新方法的患者接受程度高、检测时间短,准确率提升较为显著,能在发病早期及时介入治疗,从而有效提高疗效。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慢病,其早期诊断是全球医学界久攻不克的难题。目前传统的诊断方式,如脑组织活检、传统ELISA血检等,要么患者接受度低、检测操作难度大,要么精度差、误诊率高,临床确诊时基本已到中枢神经病理中晚期。这不仅错失了早期干预时机,致使治疗效果欠佳,而且终生治疗费用高昂。统计显示,全球约88%的帕金森病患者确诊时就已处于中晚期。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嗅觉缺失、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等非运动症状。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帕金森病的发病大国,早防早治难度大、任务重。因此,早期检查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显示,我国现存帕金森病患病人数超过500万例,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43.14%,因帕金森病致死人数约占全球的23.71%。

  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医师郑元初表示,帕金森病作为一种症状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果能在运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阶段确诊并进行有效干预其病理进程,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中枢神经细胞的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技术,此前为何久攻不克?

  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实验室辅助诊断的专家共识》,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的病理性聚集,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科学家发现,除中枢外,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也存储于血液及皮肤中,成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毒性来源,为检测血液、皮肤的α-突触核蛋白种子活性,从而确诊帕金森病提供了依据。基于此,包括皮肤及血液QSAA的α-突触核蛋白检查等,就成为可替代脑活检的帕金森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式。

  “即使通过微型手术获取皮肤组织进行检查诊断,也属于有创检查,早期甚至中晚期患者都比较抗拒,更不用说抽取患者脑脊液进行检查了。在典型症状出现前,让患者进行上述检查基本不可能。”徐评议指出,上述“侵入性”的检测手段,对设备、技术人员的资质和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在基层难以推广。

  在传统的血液检验方面,2023年以来,我国推出了基于常规生化技术的α-突触核蛋白发光检测试剂盒(ELISA,也称酶联免疫法),虽然可以检测血液α-突触核蛋白总量,但不能测出真实的错误折叠蛋白的致病活性,因此不能用于临床诊断。而国际报道的RT-QuIC种子扩增检测技术虽然灵敏,其准确率接近85%,但仍可能出现5%的假阳性,对其检测结果须予以慎重对待。此外,血液中包含至少4种干扰α-突触核蛋白种子活性检测的杂质成分,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排除,也易产生不准确的检测结果。

  徐评议团队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有效克服了上述缺点,降低了上述“假阳性”概率,从而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率。“血液样本通过专利性特别处理,只需2至3毫升血液,QSAA便可在24小时内准确测出极微量的错误折叠α-突触核蛋白是否存在。”徐评议说,“这意味着,在出现手抖、僵硬等典型症状的7至10年前,便可判断罹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准确率达90.23%”。

  据悉,新技术在全国至少13家医院进行了验证。比如,对新疆库尔勒市400位无任何帕金森病症状的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筛查,成功检出6例可疑患者,并正在开展医疗随访。

  参与该技术验证的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王含表示,一直以来,帕金森病没有可靠的早期检测“金”标准,而更多地依赖临床症状、药物反应、影像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因此误诊率较高。“未来,这一情况将有望被改写。”她说。

  “全新的QSAA技术引入了客观、可靠的生物学指标,能实现对帕金森病更早、更精准的诊断。”郑元初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陈彪教授指出,该技术具备辅助诊断与风险预测的双重价值。他强调,无论是血液检测还是脑脊液检测,所获取的均为间接证据,虽然诊断信息的价值巨大,但仍无法直接观察和量化脑内的病理改变,而最终确诊或需结合临床随访及脑部高端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未来,我们希望QSAA技术通过全国多中心验证,实现高通量、标准化的试剂盒生产,在各级医院得到应用,从而造福更多患者。”徐评议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