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8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2.6和2个百分点,为稳定经济大盘、提振工业经济发挥积极作用。预计下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5.5%左右,对外贸易保持基本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机械工业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政策利好。记者获悉,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下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步伐。
今年上半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产业支柱地位稳固提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3.6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0.6万家,占全国工业的26.2%;资产总计达40.4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国工业的2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在存量政策与新一轮“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叠加效应下,国内市场需求改善,带动机械工业产销形势整体好于上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122种主要产品中,8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比68.9%,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
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机械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继续增强,绿色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数据显示,上半年,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比全部机械工业高1.3和5.4个百分点,占机械工业的比重分别达82.8%和82.6%。此外,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市场渗透率达44.3%、创同期历史新高;风电机组产量增速超过70%,占发电机组产量的比重超过一半;新增发电装机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占比高达89.9%。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罗俊杰看来,上半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同时,行业运行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内需不足、外需不稳,回稳向好的基础仍需稳固。
相关政策举措将进一步助推行业稳增长。记者获悉,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着力提升优质供给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罗俊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稳增长政策举措有望围绕推动机械工业领域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区域布局,提升质量、品牌效益,推动行业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加快建设发展行业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这其中,不仅是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还包括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衔接,推动不同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活力空间。”他说。
推动行业稳增长的同时,相关部署也进一步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梯度培育智能工厂。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数智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50%,建成不少于2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到2030年,机械工业规上企业基本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企业占比达60%,建成不少于50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智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智能制造扩面普及行动、智慧服务拓展提升行动、基础支撑强化夯实行动等4方面12项重点任务,并聚焦行业特点梳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机械工业细分行业门类众多,行业之间在规模体量、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实施方案》从机械工业自身数字化转型和支撑其他行业数字化转型两方面发力,多措并举,加快推动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步伐,促进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同,共同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攻关、装备创新、推广应用、标准研制、人才培养等。加强央地协作,鼓励地方、园区出台配套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源集聚,形成系统推进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