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IT、自媒体等“高薪神话”褪色,一个全新的职业赛道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ESG,这个三年前还鲜为人知的领域,如今快速发展,并催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缩写,代表评估企业可持续经营和社会责任的核心框架体系,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标准。
近日,由丝路伟业国际经济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支持的ESG产学研专业人才培养座谈会在京举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王立社在座谈会上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接下来我国将大力支持教育出海、企业出海、文化出海,未来ESG发展必定会驶入快车道,培养ESG人才能继续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添砖加瓦。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唐萍在座谈会上表示,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ESG是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全球共同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质量,且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国资委机研院企业社会责任ESG促进中心主任张安呼吁更多企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他表示,无论哪个行业,都要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虽然企业短期在ESG上可能会出现人员投入增加,但长远来看一定是利大于弊,会给企业带来蓬勃生机。
中国国际食品工业博览会组委会副秘书长王斌在座谈会上表示:“在中、美、欧供应链竞争的复杂形势下,通过招商引资和经济合作,培养ESG国际创新产学研基地的专业人才,是我们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
参与座谈会的专家表示,当前ESG专业人才需求激增,急需建立有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及时性的培训系列教材和课程体系。
企业发展已不仅限于经济增长,更在于如何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环境的保护。《2025A股上市公司ESG卓越实践报告》显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对ESG信息披露更加重视,整体披露率达45.67%。千亿市值企业中,136家企业独立披露了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超99%,ESG信息披露逐步成为A股龙头企业的“标配”。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其已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ESG原则与包括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在内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理念高度契合,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海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参考指南,让共建“一带一路”的互利共赢底色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