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国内重要的油脂油料市场,油脂品种丰富、市场规模大,同时,广东也是国内主要的饲料及水产养殖产地,因此形成了具有集群效应的油脂油料产业链。不过,在供应压力下,油脂行业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管理压榨利润风险对于油脂油料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面对全球供应链重塑与市场波动加剧的双重挑战,一场关乎“油瓶子”安全的产业升级正在这里展开。
产能持续扩张行业产能利用率下行
据了解,广东地区形成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主要依托三大地域优势。“首先,广东作为国内第二大饲料原料消费市场,饲料年产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水产饲料产量更居全国首位,这使得广东的菜粕等原料的核心需求量成为全国之最;其次,区域内物流体系高度发达,港口码头的中转能力和运输效率显著优于其他地区,为原料进口及成品流通提供了关键支撑;最后,产业链下游龙头企业如海大集团、温氏股份等均在广东集中布局,形成了紧密协同的产业生态。”东莞市富之源饲料蛋白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东莞富之源)总经理范振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基于庞大的市场容量、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广东地区已成为粮油压榨行业规模化发展的战略要地。
当前,国产菜籽的崛起正悄然改变产业格局。近年来,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及产量持续上升,2024年长江流域油菜籽产量突破1600万吨。
“目前,虽然我国对进口油脂油料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但是国内油料的产量不断提升,对国内的供应形成了有力的补充。”中粮油脂套保交易部总经理助理钟啸表示。
然而,在产能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油脂行业整体开工率却长期徘徊在55%以下。
据钟啸介绍,当前国内油料压榨产能的整体分布呈现国企、外资和民企“三足鼎立”的格局,总量不断扩张,但利用率不高,难以维持稳定的加工利润。不过,行业的整合力度不断加强,产能整合有利于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行业秩序,从而促进集团企业更好地创造规模效益。
“近年来,粮油行业核心特征表现为产能持续扩张导致整体产能利用率与加工利润呈下行趋势。”范振宇表示,在此背景下,企业需深度利用各类期货工具以提升开机率。
此外,范振宇认为,粮油市场销售模式也正经历结构性变革——传统现货主导的格局逐步转向期现结合,以广东市场为例,远期基差销售占比已攀升至60%~70%。这种转型要求企业依托期货工具实施对冲保护,通过锁定远期利润空间实现开机率与综合收益的协同优化。
“可以说,当前油脂行业利用金融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意识不断增强,国内期货期权品种的种类和交易规模大幅增加,国际化渠道也引入了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给市场带来流动性支持。”钟啸说。
期现结合
成为企业突破“重围”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工具的应用正在重构产业运行逻辑。当前,油脂行业整体完成从工具试探期到成熟期的跨越:期货市场功能已深度嵌入产业链运营体系。
“中粮油脂一直以来都秉持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钟啸介绍说,在期货交易中以锁定压榨利润的正套为主,中粮油脂利用该交易模式有效地规避价格单边波动的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同时也可以利用远期的期货合约,科学合理地为远期的现货经营做好计划,最远的交易可能涉及1年以后的现货购销。
钟啸表示,在这种不断探索和完善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的过程中,中粮油脂得以扩大经营规模,连续多年压榨量位居国内第一,同时还能完善产业布局,打造知名粮油品牌,确立了在行业内的领军地位。
东莞富之源最早于2006年开始运用期货工具,范振宇介绍说,这一决策源于国际市场上菜籽等原料价格受天气变化和政治因素影响而剧烈波动,导致市场风险显著增加。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集团自整合工厂起即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结合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和对冲操作,以有效管理原料采购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经营风险。
“通过运用期货工具锁定原料采购成本,公司能够规避80%以上的价格波动风险,减少天气及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对经营的冲击,从而优化整体经营稳定性。在稳定压榨利润方面,金融工具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结合国内市场的远期销售渠道及期货盘面套保策略,公司在有良好加工利润预期时,得以锁定远期销量并确保基础开机率,这不仅提升了工厂的整体加工量和收益水平,还强化了生产计划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范振宇表示。
广州晔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晔龙)总经理金桔娟介绍说,公司自2012年开始参与期货市场以来,已经从最开始的基础套保演变为创新应用。
“2019年之前,我们基本采用传统期现对冲:当油厂提供固定价格现货时,同步在期货市场卖出开仓锁定基差;或基于基差看空预期,现货端签订固定价销售合同,期货端建立多头头寸。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对期货工具的运用也进行了深度拓展,跨品种价差套利、跨期套利、现货转交割等复合策略成为常规操作。期货工具与现货经营的融合度显著提升,通过策略优化持续改善企业盈利水平,该模式已成为行业普遍实践。”金桔娟表示。
金桔娟介绍,作为规模扩张的核心支撑,期货套保使广州晔龙的贸易量实现持续增长。她表示,若缺乏风险管理工具,在当前高度透明的基差定价环境中,传统现货贸易的盈利空间已被压缩。“期货工具的有效运用可以使企业突破‘低买高卖’的传统盈利范式,即便现货环节出现‘高买低卖’情境,也可以通过期货端对冲维持贸易流运转。”她说。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油脂油料行业的现货交易中,基差交易已经成为主流。钟啸介绍说,这样现货交易的双方都以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作为定价基准,能够与自身的期货套保做到无缝衔接,已经是风险共担的成熟模式。未来,可以在基差贸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满足双方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将期权嵌入现货合同当中,做成含权贸易的形式,设计灵活的定价机制,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分配。
“相较于传统的一口价模式,基差交易显著提升了风险管理的稳健性。在政策调整或行情波动导致价格下跌时,未套保的一口价交易将直接产生实亏,而基差交易因波动幅度通常小于单边行情,风险敞口相对可控。”金桔娟表示。
交割体系筑起“护城河”
期货交割体系是期现价格回归的根基,也是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理论依据和保障。菜系完善的交割体系,为相关油脂企业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护城河”。
“企业在进行压榨利润正套操作之后,价格单边波动的风险弱化成为产品现货基差波动的风险,而交割是企业有效规避基差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最后保障。通常我们在采购现货并做盘面套保时,会把交割地的升贴水一并纳入测算,作为压榨利润跟踪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有了完善的交割体系,企业才能更加积极稳妥地借助套保来进行现货采购,从而对国内的粮油供应形成有力保障。”钟啸表示。
据范振宇介绍,东莞富之源于2013年7月正式成为郑商所菜籽粕期货交割库。获得交割库资质后,企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尤其在当前国际政治因素冲击市场的背景下,通过期货盘面套保与实物交割相结合的操作模式,保障了产品销路的稳定性与收益的可预期性,规避了行情剧烈波动的经营风险。
“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且大有作为。国内的农产品市场有坚实的现货基础,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国家始终将‘三农’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期货市场通过发现价格、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农业产业链升级。”钟啸表示。
当金融工程深度嵌入产业基因,油脂油料产业链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在产能过剩与价格波动的双重挤压下,一方面通过推进产能整合,提升规模效应与行业自律;另一方面深化期货应用,构建多层次避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