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至记者发稿时统计,有2家私募机构因违规受处分。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重拳出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扶优限劣”,使私募行业出清节奏加快,注销机构数量已超过670家。
根据中基协官网信息,进入8月,有2家私募机构受到处分。其中,因存在为他人挂靠注册资格提供便利,无独立办公场地、专职员工不足5人,以及未履行合格投资者确认程序等违规行为,协会决定撤销深圳玄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人登记。北京格上富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向投资者推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过程中,使用了“安全性没问题”“还本付息”的表述,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而格上富信作为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加强对销售人员的日常管理,对员工的从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上述行为反映出格上富信在销售人员日常管理中存在不完善、不到位的情况,违反了《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第十条的规定。因此协会决定对公司做出警告处分。
近来深圳、四川、海南等多地证监局持续发力,对违规私募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今年以来被通报违规行为的私募机构超过百家。例如,不久前深圳证监局对君创基金和君创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该机构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存在未按规定为私募基金办理基金备案手续的情形,存在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向部分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投资者推介私募基金,未按基金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等情形。
此外,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证监局在今年陆续下发私募自查自纠工作通知,部分地区明确提出将通过走访调研、现场检查等方式,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学习自评工作进行抽查。监管部门从多维度打击私募违规行为,今年以来针对私募机构及基金从业人员开出的纪律处分书已超过230张,其中不乏添橙投资等知名量化私募。
中基协官网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9756家,较去年末减少533家;管理基金数量为140558只,管理基金规模为20.26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近2%。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7761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1801家;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6家;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188家。今年以来注销的私募机构数量超过670家,注销类型包括主动注销、协会注销、12个月无在管基金注销等;其中,约半数为主动注销337家,超四成为协会注销。
早在2018年3月27日,中基协就发布了《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中基协发〔2018〕2号),其中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协会将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的有关规定予以注销,注销后不得重新登记”。中基协还提醒投资者持续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诚信合规情况,谨慎做出基金投资决策,通过基金合同约定的纠纷解决机制和相关法律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基协将继续秉持“扶优限劣”基本方针,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诚信信息记录机制,促进行业合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