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郭聪聪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原首席信息官高峰发表公开演讲中指出:“金融科技正站在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浪潮的交汇点,其发展已从技术驱动迈向场景驱动、生态驱动的新阶段。”
他强调,金融科技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技术赋能解决金融服务的痛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体验。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不仅是金融机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更是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普惠金融、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
行业趋势:数字化转型与AI融合,重塑金融生态
大行全栈式信创技术引领,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高峰提到,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构建企业级智能化数据中台,实现了数据的全面整合与高效利用。数据中台不仅统一了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还通过AI运维一体化体系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人为错误率。实践表明,企业级数据中台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此外,大型银行还在云原生技术、分布式架构等领域持续创新。例如,邮储银行的超大规模云原生技术中台支持了亿级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展现了技术架构升级对业务扩展的支撑作用。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业务模式、组织架构和思维方式的全面变革。
与此同时,中小银行寻求科技生态合作,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资源、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方面存在差距。高峰强调,中小银行不能盲目照搬大型银行的模式,而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到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他提到:“每家银行所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不同,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技术能力,制定分阶段、可落地的转型策略。”
例如,上海银行和中原银行牵头开展的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后评价项目,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帮助中小银行明确转型成效和改进方向。高峰建议,中小银行应重点关注以下领域:核心系统升级:通过分布式架构和微服务改造,提升系统弹性和可扩展性;数据治理优化:建立数据标准和管理体系,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场景化金融服务: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深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细分领域。
AI技术的兴起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AI技术的深度渗透,正在开启金融科技新纪元。高峰特别提到微众银行和新网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探索。微众银行则展示了原生AI银行流程的未来构想,强调通过多个AI Agent的协同调用,结合外部模型,解决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和效率提升问题。AI Agent技术将成为银行业未来竞争的焦点,它不仅能够提升自动化水平,还能通过自我学习和优化,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新网银行通过AI技术重新设计了业务流程,实现了从客户申请到风险审批的全流程智能化。例如,其智能风控系统能够在秒级时间内完成客户信用评估,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此外,AI技术在客服、投研、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例如,证券行业通过私有化部署和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应用,实现了投行、投研等业务的智能化升级。AI技术的深度渗透将推动金融科技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
发展特点:技术驱动与场景融合,构建开放生态
审视金融科技当前的发展特质,高峰提炼出三大鲜明特点:
首先是技术驱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已从单一技术的突破转向多技术融合的全栈赋能。高峰提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AI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正在重塑金融服务的底层逻辑。例如,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为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领域提供了信任机制;云计算技术则通过弹性扩展和按需付费的模式,降低了金融机构的IT成本。
他强调,技术驱动的核心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数据治理为例,传统数据治理模式往往侧重于流程和规范,而忽视了数据的应用价值。神州信息提出的数据治理“炼金术”方法论,通过引入数据指标管理和AI技术赋能,实现了数据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高峰评价道:“技术驱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金融机构应聚焦业务需求,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金融科技的另一个发展特点是场景融合的深化。高峰提到,金融服务正从传统的线下渠道向线上化、嵌入式服务转变。例如,银行通过开放API接口,将金融服务嵌入到电商、物流、医疗等场景中,实现了“无感金融”体验。这种嵌入式服务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还为金融机构拓展了业务边界。
在普惠金融领域,场景融合的作用尤为突出。中小银行通过深耕区域经济,将金融服务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深度结合,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例如,某银行通过与农业供应链平台合作,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农产品生产情况,为农户提供精准的信贷支持。这种场景化金融服务不仅降低了风险成本,还提升了服务效率。
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还推动了行业生态的开放与共生。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监管机构等各方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例如,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已从传统的技术采购转向联合创新。通过共建实验室、共享数据资源等方式,双方能够快速迭代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监管科技(RegTech)的兴起也为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高峰提到,监管机构正在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监管效率,实现从“事后监管”到“实时监管”的转变。这种监管与创新的平衡,有助于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开启新时代
高峰在总结中提到,金融科技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金融,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变化。数字金融是运用前沿技术激活数据要素、赋能金融场景的重要手段。相比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的概念更为广泛,涵盖了更多运用数字技术的金融场景,如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
他指出,数字金融的发展需要以数据要素为驱动,通过技术赋能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例如,科技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普惠金融则可以利用AI技术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覆盖面。
高峰特别提到了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的时代背景。他强调,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五篇大文章都需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叠加共振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科技金融:需要通过产业数字化实现技术突破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普惠金融:需要利用AI技术降低服务门槛,提升服务效率;绿色金融:需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碳交易数据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养老金融:需要结合物联网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的推进将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同时也对金融机构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高峰强调,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行业各方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应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科技公司应聚焦场景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技术解决方案;监管机构应完善政策框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只有各方携手并进,才能推动金融科技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随着大型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深水区的领航探索,以及中小银行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日益清晰,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金融生态。AI技术的深度渗透,不仅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新纪元,更通过全流程智能化、原生AI银行流程等创新实践,引领金融服务向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迈进。技术驱动从“单点突破”迈向“全栈赋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AI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为金融服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底层支撑与逻辑重构。而场景融合的深化,则让金融服务无缝嵌入至电商、物流、医疗等多元场景,实现了“无感金融”的极致体验,极大地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边界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