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完没完?一场汽车对撞测试,惹得各方回应声明不断。8月3日晚,理想汽车官博发布说明,称引发争议的汽车安全性碰撞测试,系委托中国汽研执行,“对于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实属无心之举”。测试方中国汽研也发声明函称,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而在此之前,测试团队从市场上“随机购得”的移动式壁障车经理想汽车方面公布测试视频,“被网友识别到”涉事卡车为东风乘龙卡车。后者在其官方微信回应该场测试,表示“经我公司技术核查及专业评估,相关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同时连续多天发布多条推文,申言“硬核实力,可靠品质”“龙的脊梁,无惧挑战”,甚至其中一条标题更是直言“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来一回轮番声明的舆论战,可以算是汽车界难得一见的盛事。只不过涉事三方的隔空回应,客观上却依然属于各说各话的某种“尴聊”,缺乏干净利索的直球对决,不仅让公众不胜其烦,另一方面也让涉事多方不得不身陷其中,都疲于回应。
首先是作为公布测试视频的理想汽车,哪怕再“无意、也没有对其(乘龙卡车)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性评价”,但客观上依然因为测试方对“外饰伪装”的不充分而导致被撞车辆被外界精准识别(有报道称最开始的测试视频甚至未遮挡车标),使得被动入场的乘龙汽车不得不正面应战。理想汽车在这场因其而起的对撞争议中,除了表示“无心之举”,还起码应当有诚恳的道歉,积极回应前后处置。
事实上,因为测试过程而意外卷入舆情争议的固然是乘龙汽车,也更是正在发布新车的理想。因为“小车撞大车”的相关实验过程以及测试结果均远远超出很多网友想象:理想i8与100公里/小时的重卡对撞,重卡显示车轮弹起、驾驶室前倾,而理想发布会上更是明示“A柱、B柱、C柱、门梁均无变形”,但即便在委托测试方中国汽研的官方声明中,也是“驾驶室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形”。测试影像与结果表述的细微差异,更加耐人寻味,也让不少网友玩梗不断、欲罢不能。
理想i8对撞乘龙汽车,能不能再组织一种完全透明公开、真刀真枪的安全测试?很多网友的这个疑问到底能否实现还得看涉事各方的态度。
被动进入对撞“战场”的乘龙汽车官方对测试结果曾给出正面回应:“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不知道背后导演想啥,实际碰撞你觉得会怎样?”更在后续的官方声明中质疑车辆参数被调整,并已启动法务程序。不得不说,虚假宣传的指控并不轻松。既然理想汽车把测试责任推给了中国汽研,中国汽研就需要正面回应并妥善保存、固定所有法律文件、测试数据,以因应乘龙汽车方面可能启动的法律程序,同时也不排除会与理想汽车方面有相应的法律纠纷。
闹哄哄的一场汽车对撞测试,疑似因为测试过程中对被撞车辆的外饰伪装不足,让测试纠纷可能要演化为诋毁商誉的侵权诉讼。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到广告法都有明确,不论是通过散布不实的信息对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行恶意诋毁、贬低,还是通过广告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吵翻天不如法庭见,一旦进入法庭攻防阶段,纠纷各方的委托测试合同、过程与细节,都不得不摊开来、当面锣对面鼓地交锋,公众也可借由司法审理,窥见这场舆论战背后的诸多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