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4 16:40:40 股吧网页版
拆解万亿快递市场版图:广东强势领跑,沪穗深稳坐前三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郑玮

  7月29日,《财富》202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顺丰凭借395.294亿美元营收连续第四年上榜,排名全球393位。与顺丰一样,最近全国快递市场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全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8730.9亿元,同比增长8.3%,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045.1亿件,同比增长16.9%。

  作为联通生产与消费的关键“媒介”,快递无疑是窥视经济流向的风向标之一。此前,在日渐完备的邮政快递网络及飙升的网络零售需求牵引下,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全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增长到1.7万亿元,支撑网上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

  随着各地2025年“半年报”陆续公布,全国万亿快递市场版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从区域数据上看,2025年上半年,广东快递市场仍实现强势领跑。其中,1-6月广东全省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493.5亿元,领先位居第二的浙江超1倍。同期,上海、广州、深圳三市快递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293.5亿元、469.4亿元和307亿元,稳居全国前三。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降至14%。7月,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强调,要完善邮政快递领域市场制度规则,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和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协同推进的过程中,快递行业或也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粤浙苏领跑万亿市场

  整体来看,除1月受春节假期为传统物流淡季及今年春节与去年春节错期影响外,2025年2-6月单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均实现两位数以上正增长,也拉动同期快递业务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0.4%、10.4%、10.8%、8.2%和9%。

  其中,2025年1-6月,广东、浙江、江苏三省贡献了全国接近50%的快递业务量,在快递业务量及业务收入方面均实现强势领跑。同期,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快递业务量也纷纷突破50亿件,跻身全国前六强。

  进一步看,目前广东在全国快递市场上仍“独占鳌头”。2025年1-6月,广东全省快递业务量达到234.29亿件,同比增长17.7%,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493.5亿元,同比增长3.2%,快递业务量及快递业务收入仍实现大幅领跑。

  快递业务的稳定增长背后是广东线上消费需求的持续回暖。2025年上半年,广东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0.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0个百分点。

  同期,浙江地区网络零售也延续高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27.4%,拉动浙江上半年快递业务量越过百亿级规模,位居全国第二。2025年1-6月,浙江全省快递业务量达到161.44亿件,同比增长8.4%,快递业务收入达到726.2亿元,同比增长7.2%。

  值得注意的是,除快递业务总量领先的省份外,2025年上半年全国也有多个省份在快递业务增速上交出亮眼表现。整体来看,2025年1-6月全国共有28个省份快递业务增速突破两位数,其中陕西、宁夏两个省份快递业务增速突破40%,贵州、河北、新疆、河南、山西、内蒙古、青海等7个省份增速突破30%。

  把时间拉长来看,河北、河南两省快递市场由2024年起已呈现高增长态势。其中河北凭借31.8%的同比增速,在2024年快递业务量即首次超越山东,成为继广东、浙江、江苏之后的全国第四快递大省。

  河北快递市场的持续扩大也得益于其近年在物流枢纽建设上的诸多布局。

  数据显示,近年河北已累计引进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物流企业的北方总部基地,其中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25个大型邮政快递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户河北,总投资超过150亿元。2024年,河北快递业务量占京津冀总量比重提升至67.3%,四成以上进出北京快件在河北经转处理。

  上海稳坐“快递第一城”

  从快递业务收入看,今年全国“快递50城”版图整体稳定,但相邻城市间竞争相对激烈。

  以前十城为例,2025年1-6月,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前三城位次保持不变,由上海、广州、深圳三城包揽,同期金华(义乌)与杭州轮番竞逐第四、第五城席位,东莞、苏州、北京“轮值”第六、七、八席,成都、郑州两城也在第九、第十席上轮流“落座”。

  期间,上海一直保持明显领先优势。2025年1-6月,上海全市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293.5亿元,同比增长14.1%,快递业务收入领先位居第二的广州超两倍,收入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10.1%)4个百分点,是上半年全国唯一一座快递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城市。

  2025年初,上海也接连印发《优化提升本市物流仓储设施及服务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优化提升本市物流仓储设施及服务支持政策》等多份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区域物流体系。

  其中,《行动方案》明确,要充实主城区仓储配送网络节点,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配套,同时推动跨境电商集拼大仓布局建设,支持仓储企业实现跨境电商、一般贸易、保税业务等多种物流仓储功能叠加。

  除上海外,2025年上半年,位于长三角的金华(义乌)、杭州、苏州三城也凭借超百亿元快递业务收入跻身全国前10强。

  其中,金华(义乌)2025年1-6月快递业务收入达到209.5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快递业务量约达89.22亿件,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商贸活力带动快递物流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上半年,义乌全市集贸市场总成交额1727.5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实现成交额1543.4亿元,同比增长13.6%。

  作为全国核心人口与产业集聚区之一,2025年上半年,珠三角也有3城跻身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前10强,4城快递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

  其中,广州、深圳两市2025年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分别达到469.4亿元和30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和-2.6%,分列全国第二、第三位。同期,东莞、佛山两座制造业大市则凭借176.1亿元和105.4亿元快递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6和第13名。

  全社会物流成本持续下降

  除重点省份、城市的快递市场表现外,上半年全国快递市场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2025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降至14%,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

  自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以来,社会物流成本迎来再次下降。

  面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的目标,全国不少省份也相继作出布局。

  其中,上海年初印发《行动方案》即进一步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比率力争降至12%以下”的目标,同时要求实现全市仓储设施层级网络基本完善,设施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持续优化,高标仓占比提高至40%以上。

  6月,四川印发《四川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也提出,要以调结构、促改革为主要途径,促进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具体措施包括,降低铁路运输综合成本促进“公转铁”,推进水路运输分段联通促进“公转水”,以及加快多式联运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7月,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邮政快递领域市场制度规则,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依法依规整治末端服务质量问题,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贡献行业力量。

  “反内卷”的重点在于高质量发展。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曾表示,目前邮政快递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中高端供给相对不足,低端同质内卷现象比较严重,末端网络稳定性和服务可靠性亟待提升等,有必要推动实施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强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持续丰富服务场景、稳定城市末端网络运行。

  随着市场需求与发展环境的持续变化,快递行业已逐步从“拼价格”的粗放阶段,迈入“拼效率、拼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和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协同推进的过程中,行业亟待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通过服务差异化实现降本与盈利的平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