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推进。记者7月30日获悉,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近日审议通过了取消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法人资格、组建贵州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的相关议案。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公告,正式批复同意吉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林农商银行)筹建。
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官网披露,该省联社已于7月28日召开社员大会,审议通过取消法人资格、组建贵州农商联合银行的议案。根据规划,贵州农商联合银行将全面承接原省联社的业务、资产及债权债务,目前其筹建与开业尚待金融监管部门的核准。
与贵州组建农商联合银行略有不同,吉林农信系统的改革则选择筹建省级农商银行。据悉,统一法人后的吉林农商银行,在体制机制、资本实力、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科技水平、品牌塑造等方面都比以往更具优势,也将成为吉林省内资本实力最强、服务范围最广、支农支小力度最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农信社改革的加速推进,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持续推动。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要求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定位,“一省一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这已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六年强调农信社改革。
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省联社改革呈现“多面开花”的态势。包括浙江、云南、四川等在内的多省农商银行筹建开业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23年年中,辽宁农商银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也相继获批筹建,进一步推动了农信社改革的进程。同年12月,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海南农商银行也陆续获批筹建,为深化农信社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本轮农信社改革实践来看,各地重点探索的是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与省级农商银行两种模式,其中辽宁、海南、河南、内蒙古等地选择组建省级农商银行模式,下辖的农商银行、信用社被吸收合并为分支机构。这种模式股权清晰,有利于集中配置资源,增强资本实力,更好发挥规模优势。此次获批筹建的吉林农商银行采用的就是全省统一法人模式。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此前表示,我国农信社改革基本坚持“因地制宜”“一省一策”等原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省份农信机构历史、规模、风险、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搞“一刀切”。即便是农商联合银行模式,各地实施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是“自上而下”的模式,股权关系完全相反。在组建省级农商银行方面,海南省采取“一步到位”方式,而辽宁省则采取“两步走”方式。有些省份在省农商联合银行之下组建了部分市级农商银行,有些省份则采取“省农商联合银行—县区农商银行”两级架构。
在专家看来,推动农信系统改革有助于整合区域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减少冗余机构分支,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合并重组,有助于最大程度提升区域金融发展质效。
“目前来看,我国农信社改制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一是通过改制,农信社能够整合资源,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改制后,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三是农信社风险水平相对较高,通过改制,可以更好地实施风险控制和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