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交投热度攀升,权益基金限购动作频频引发关注。
8月2日,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赢基金”)发布公告称,自8月4日起,投资者办理永赢睿信混合的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时,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请金额高于100万元(不含),公司有权全部或部分确认该笔申请失败。
Wind资讯数据显示,永赢睿信混合成立于2023年12月份,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规模已达50.16亿元。自成立以来至8月3日,该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66.14%。
事实上,这已是永赢基金年内第二次针对热门产品实施限购。2月份,得益于机器人板块行情,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基金管理人迅速将其单日申购上限设为100万元。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能有效避免规模激增对策略执行的干扰。
这并非个例,近期实施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呈现鲜明的品类特征,“限购主力”多为量化小微盘策略基金和红利主题基金。
例如,7月24日,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旗下国金量化多因子的单日申购限额从1000万元降至1万元;中信保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诚基金”)更是年内三次下调旗下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申购限额,从200万元一路收紧至1000元。Wind资讯数据显示,这两只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8.56%、35.62%。
业内人士分析,量化小微盘基金的限购与策略容量密切相关,20亿元左右被视为量化小微盘策略的“舒适规模区间”,超过这一阈值可能导致交易滑点增加、策略有效性下降。
红利主题基金的限购主要由于资金避险需求升温。兴华基金基金经理李静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市场投资情绪对海外地缘政治事件、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及跨境资金流动等外部因素的敏感度上升,短期交易行为更趋灵活多变。
在此背景下,近期债市波动推高利差,高股息资产的“类债券”属性受市场追捧,泰康红利低波ETF联接、建信红利精选股票发起等产品纷纷暂停大额申购。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表示,这类基金规模激增后的核心矛盾在于:红利策略依赖高股息个股的稳定持仓,短期资金大量涌入可能迫使基金经理在分红除息前后被动调仓,既增加交易成本,也可能错过股息再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红利基金的限购本质上是“防御性保护”:一方面防止短期资金快进快出摊薄长期持有人的收益;另一方面避免基金规模超过标的指数成分股的流动性承载上限,确保策略纯度。
从行业逻辑来看,优质主动权益基金的限购往往与业绩表现正相关。陈宇恒认为,绩优权益基金对市场的精准布局容易迅速吸引资金,但基金规模过快扩张可能带来双重挑战:一是中小盘个股持仓占比较高时,大额申赎会对基金管理造成冲击;二是基金经理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匹配原有策略的优质标的,可能被迫稀释持仓集中度。
总体而言,陈宇恒表示,权益基金的密集限购并非看空市场,而是在市场热度攀升期对策略有效性的主动维护。对投资者而言,需理性看待限购背后的规模管理逻辑,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与持有周期,在结构性行情中寻找适配的投资标的。
中信保诚基金权益投资部助理总监江峰表示,接下来将继续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大消费板块的机会;二是稳增长预期下有望受益的行业;三是国家安全和国产替代等专精特新方向;四是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高新技术制造业。
李静文认为,展望下半年,债券收益率曲线在经历阶段性震荡调整后,仍有望延续牛陡格局。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无风险资产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综合判断,全年利率低点或将出现在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