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王维祎)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高效、安全流通体系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议题。近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推进生鲜农产品可持续种植发展合作论坛暨‘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结项会”在京召开。北京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试点推广标准化果蔬周转筐,推动建立从产地到门店的可循环运营流程。相较于传统一次性包装,标准化周转筐在运输距离1000公里内的场景下可减少近50%的碳排放。项目累计推广的周转筐使用量611万。
与此同时,参与者们制定并发布了包括《果蔬类周转筐运营操作规范》在内的多项标准指南,搭建了培训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区开展赋能培训,成功覆盖2000多家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中小农业经营主体和超过10000名农户,促进了可持续种植理念在生产端的落地与传播。联合基地、流通和零售多方,项目方推广果蔬周转筐进入流通链条,覆盖了60余家零售企业和120余家经销商,还完成了涉及行业操作指南开发、环境效益评估、政策研究等在内的系统工作。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表示,连锁企业作为连接城乡、贯通产销的关键桥梁,正日益成为推动绿色农业转型的重要力量。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行业正面临从效率驱动向责任驱动的深刻转型,而生鲜流通正是其中最具挑战,也最具潜力的关键一环。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行业创新部主任田芮丰表示,此前,行业周转筐使用普遍存在包装成本高、果蔬保护不足、操作流程不统一、丢筐率高等问题。项目从使用指南开发、线上视频课程、企业试点和挂牌机制,到标准制定,系统推进了周转筐的普及,并于2024年升级为行业标准,涵盖载重、尺寸、物流兼容性等关键参数。同时,项目还推动周转筐在地标农产品中的协同应用,联合地方政府探索“以好筐带好品”的推广路径。周转筐虽小,但牵动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标准化与绿色转型,未来也将继续推动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普及应用。
“项目聚焦中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与果蔬流通体系优化,围绕‘标准制定、培训体系开发、周转筐推广’等核心目标,构建起一整套可落地、可评估、可推广的绿色农产品流通路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推进部主任郭沁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