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8月3日电 题:黑龙江:老工业基地里的经济新脉动
新华社记者朱悦
在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熔铸厂,一场绿色革命正悄然发生。1956年安装的万吨水压机依旧轰鸣,但它身旁多了位“邻居”——世界首台MW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银色长方柱体内,超导线圈让铝锭在10分钟内升温至500摄氏度,而传统工频炉要整整9个小时。东轻特材主管工程师袁清泉介绍,更让人惊喜的是能耗账单:电单耗降53%,一年少用电40万千瓦时。
在东轻信息化中心的能源管理系统显示屏幕上,能耗数据实时可视化呈现,能耗波动、异常损耗一目了然。信息化主管纪羽丰介绍,通过趋势分析,能快速定位高能耗环节,并及时预警,为维修和改造提供精准依据。纪羽丰轻点鼠标,调出过去24小时每度电的“旅程”。
东轻特材系统电气组区域技师付玉梅说:“在能源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前,全靠人工抄表、统计,耗时耗力,还易出错,现在系统自动采集水、电、气等数据,实时生成报表,一人即可轻松管控,日常工作强度明显降低。”
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的振兴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哈尔滨,像东轻这样“老厂房”焕发新生机的企业还有很多。
在哈尔滨的一条街道上,曾经分布着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锅炉厂三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人称“三大动力”。如今,“三大动力”已经合并组建为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哈电集团党群工作部宣传处处长李文峰介绍,哈电集团以数字化为装备制造赋能赋智,统筹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积极参与“人工智能+”行动,高标准建设电机公司线圈数字化车间等6个数字化车间、6条数字化生产线、17个数字化生产单元。围绕改造升级老旧设备加大投入力度,2025年上半年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大幅提升,有力推动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设备的大规模应用。
不只是省会哈尔滨,边境小城绥芬河也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在绥芬河大自然木业有限公司,厂区总负责人郑志祥拿起流水线上的一块成品地板,仔细检视是否存在缺陷。“数字化生产比人工更精细、更稳定、更有效率。”郑志祥指着这条生产线介绍,今年计划在需要人工上下货的地方增添机械臂。近些年公司不停增添自动化设备,2023年上线了自动下料的设备,2024年上线了自动包装机……
“我们鼓励绥芬河大自然木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组织其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项目。”绥芬河市工业信息科技局局长刘茂文介绍,在推进高端化进程中,绥芬河市工业信息科技局主动对接省级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5年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其中5项纳入省级考核指标,企业新增营业收入17183.18万元。在推进智能化发展进程中,绥芬河市工信局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
制造业数智化逐步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黑龙江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5.5%,规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9.8%。
“当前,黑龙江通过引入‘数智化’技术推动绿色转型,正着力破解设备老旧、效率低下问题,培育新业态新动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栾云霄介绍,黑龙江具备推动老厂房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这不仅是对雄厚的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丰富工业遗产资源的盘活利用,更是激活存量资产、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振兴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