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3 20:01:50 股吧网页版
债市赎回调查:担心债市“七零八落” 资金持续转向固收+;上半年固收+大增2400亿元 产品分层与精细化运营成新抓手
来源:财联社

  债市赎回调查(上):担心债市“七零八落”,资金持续转向固收+

  财联社8月3日讯(记者闫军)债市近期再次过山车,在政治局会议之前,甚至有银行人士调侃债市“七零八落”行情,即债基七月零收益,八月净值下落。

  7月中下旬这一波的极端行情似乎已经过去,债市短期迎来一定程度的修复。复盘7月21日当周的银行理财大赎回债基事件,虽然更多程度在于机构的防御性举措,即银行担心客户的赎回,选择先赎回债基,防止流动性踩踏(这一举动在2022年11月的债市踩踏之后,成为机构面临债市风险时的常规举动),值得庆幸的是,债市负反馈并没有发生。

  A股市场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之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市场资金有了明显的“搬家”趋势,固收+重新站上C位。

  今年公募二季报显示,全市场最新固收+规模达到了1.47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了2405亿元,这一增幅在今年公募基金整体增长1.56万亿中,占比约15%。

  债市赎回调查:背后原因是机构防御性操作

  根据华西证券固收分析团队统计显示,7月21日以来,公募债基净申购指数持续为负,24日遭遇“924”之后的最大单日赎回。其中,主要减持机构为银行理财及其通道(券商、信托、期货等),从逻辑上看,理财系赎回债基的背景或多为防御性操作,而非其自身负债的大规模流失。

  华西证券固收分析师认为,银行类的配置盘可能比较悲观。7月24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界点,在央行“明牌”呵护跨月以前,赎回机构主要理财自有账户、券商、信托等,24日后理财系基本回归净申购一端;但25-29日期间,公募纯债基金净申购指数始终为负,银行自营接力成为了新的赎回主力。

image

  理财子赎回债基较多,从银行自身而言,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此前的大跌触发了部分机构的风控止损线,近期陆续减持债基;另一方面,相比往年,2025年被动持券几乎无收益,银行利润大幅承压,对波动的容忍度也相应更低。过往银行资金往往是公募基金稳定的资金来源,今年配置盘的动摇很快会传导至交易盘,可能也放大市场的悲观情绪。

  从债基公告来看,7月以来,已有47只基金公告提高了份额净值精度,这一举动的背后基本上在于大额赎回导致。

image

  景顺长城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陈健宾指出,债基赎回有两大逻辑:

  一是7月初以来“反内卷”持续升温,国内定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快速上涨,市场对于后续的物价走势,产生了一定分歧,原来做多债市的一个很重要逻辑是低物价增速环境之下,实际利率较高,但如果随着物价上涨,市场的物价预期发生一定变化之后,可能会对债市的预期产生一些扰动,这可能也导致了一些投资者对于债基的一些赎回。

  二是权益市场持续走强,在股市赚钱效应凸显之下,前期对于权益配置比例可能偏低的投资者,会逐渐加仓原来欠配的权益,部分资金可能会从债券市场慢慢转移到权益市场上面,这也对债市赎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资金转向固收+

  多位债券基金经理认为,今年乃至明年债市市场均难以看到过往的大牛市,而对于债券基金经理和市场而言,均是考验。

  对于操作应对上,陈健宾表示,基金经理一方面会提前降低组合的仓位和久期,来控制组合的回撤水平,来争取给持有人更好的投资体验;另外一方面,对于组合内部的持仓,也会适度将一些资产或者一些持仓置换成一些流动性更好的资产。

  对于市场担心是否会触发踩踏风险,陈健宾认为,整体来看,此次赎回更多地是从债券资金转移到像固收+在内的含权产品上,对于债券市场的冲击,对比过往几次赎回,还是相对较小的。

  随着权益的回暖,固收+收益率再次有较好的表现。从去年底开始,基金公司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加大了固收+产品的营销力度。“去年年底对市场的基本判断是2025年将迎来权益大年,我们在渠道销售端加大了对固收+产品的宣传力度,随着客户风险偏好度的提升,对固收+接受程度持续提升。”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早在今年6月下旬,有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有客户赎回银行理财,转向带有持有期的固收+产品,这一点在零售侧偏好的客户更为明显,比如银行和互金端。

  “无论是银行还是基金公司,当前也在引导客户资金选择持有期的固收+产品,一方面是对稳定规模有帮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金经理的管理,减少频繁申赎带来流动性管理压力。”上述人士指出。

  业内指出,资金转向固收+的逻辑很简单,纯债投资的收益率水平已经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传统的收益增强策略也越来越难奏效,资管机构的固收投研体系面临重构和变革,更丰富的可投资产、更多元的投资策略和更强大的资产配置能力,成为新形势下固收业务转型的新方向。

  债市赎回调查(下):上半年固收+大增2400亿元,产品分层与精细化运营成新抓手

  财联社8月3日讯(记者闫军)7月中下旬债市极端行情渐退,机构防御性赎回未引发负反馈,市场短期迎来修复。与此同时,A股回暖推动资金风险偏好抬升,“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固收+产品以“稳中求进”特质重获资金青睐。

  财联社记者统计来看,上半年全市场固收+规模激增2400亿元,景顺长城、中欧等公司单家增量超200亿。单只产品中,也有超百亿增量产品出现,一级债基暂占主导。随着权益市场信心恢复,二级债基与偏债混基金或成下半年主战场。固收+整体规模中,易方达基金旗下产品突破2000亿元,以近1220亿元的差距断崖式领先第二名。

  在激烈竞争中,基金公司正通过产品分层设计、精准匹配渠道需求等精细化运营突围,债市短期修复下,亦成为固收+营销的窗口期。

  “今年上半年主要增量资金来自机构。但是当前固收+产品已经不是简单的债、股的组合,而是根据不同渠道的客户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这就要求基金公司作为产品的供给方,需要有低波、中波、高波不同策略的产品,才能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有银行人士表示,“固收+”产品销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开始复苏。“我们在去年8月就重点引导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增持固收+产品,现在客户体验上挺满意的。”某股份行私行人士表示。

  今年上半年固收+规模大增2400亿元

  上半年固收+规模增长是资金迁移最好的实证。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场最新固收+规模达到了1.47万亿元,上半年新增了2405亿元。(固收+规模统计口径为包括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从增量来看,全市场规模增量前十的公司,增长规模均超过了百亿。

  景顺长城基金规模增量最高,为285.96亿元,中欧基金为204.46亿元,这也是全市场仅有的两家规模增长超200亿的基金公司。中银基金、富国基金、兴业基金分别增长176.17亿元、167.19亿元以及144.24亿元。此外,汇添富基金、平安基金、易方达基金、大成基金以及鹏华基金增量均超百亿元。

image

  从单只产品来看,易方达岁丰添利A上半年增持超118.1亿元,中银国有企业债A以112.56亿元的增量紧随其后,景顺长城景泰纯利A增量也超过百亿,达到111.7亿元。

  上半年规模增量前三名的固收+产品均为一级债基,也反映了市场一定程度的求稳心态。在业内看来,随着权益市场回暖,风险偏好有望上移,固收+的增量有望从低波扩散到中波和高波产品。届时,权益仓位较高的二级债基、偏债混预计将成为下半年固收+增量角逐的战场。

  单个产品增持排在前四至十名的基金分别是华夏稳享增利6个月滚动A、中欧丰利A、大成元辰招利A、永赢稳健增强A、西部利得汇享A、华泰保兴尊合A以及兴业恒悦180天持有A,上半年规模增量均在60亿元以上。

image

  来看固收+大厂座次表,今年上半年,易方达固收+整体规模断崖式领先,突破2000亿元;景顺长城基金以788.62亿元排名第二,富国基金也突破700亿大关,为742.67亿元紧随其后;华夏基金和广发基金在一个梯队,分别为592.09亿元、542.92亿元。

  从规模增幅来看,多家公司增幅超50%,中欧基金增幅最高,为74.36%,中银基金增幅63.52%,景顺长城基金增幅56.89%。

image

  固收+运营愈发精细化

  “对于固收+产品而言,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债券+股票的简单组合。”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该公司已经针对银行、电商以及机构资金,涉及了低波、中波以及高波的不同产品。

  具体而言,第一层是银行客户相对稳健,偏爱低波固收+,这类产品权益仓位在5%以下,回撤不能超过3%,一般也采用持有期的方式,减少客户非理性赎回行为。

  第二层针对电商渠道的客户,固收+产品可以相对中波一些,收益率需要一定的吸引力,客户才能认可,但是回撤同样要控制。

  第三层是机构客户,他们相对成熟,可以接受较高波动的固收+产品,以险资、券商自营为主。在机构看来,风险偏好回升的背景下,资金对波动性会脱敏,牛市时基金流向绩优高波产品,熊市时资金偏向选择低波且绩优的产品。

  “当前固收+产品同质化也非常严重,渠道希望有可靠的伙伴、可靠的产品一起走下去,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提供精准的分层产品、精细化的运营才能更具优势。”上述人士指出。

  除了产品类型的更加丰富,团队的精细化运营同样重要。财通资管也表示,公司“固收多策略”近年来更是从过去的息差模式向多元化资产配置转变。比如,加强投研一体化,让固收研究团队发挥更大的“智囊”作用,“研究创造价值”,以固收多策略为抓手,围绕“加项”做文章,进一步丰富可投资产类别,向资产配置要收益;提升在利率债方面的能力,向交易要收益等。

  后市债市机会几何?短期或有修复

  对于后市债市观点,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看法有一定的共识:债市短期或有修复。

  中泰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在研报中指出,在商品、股市以及政策交易的压制下,前期债市持续走弱。技术面上,已经进入超跌修复区间。会议落地后,政策交易的风险解除,通胀预期短期回调,叠加央行资金面的呵护、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等短期利好,债市或迎来修复窗口期。

  景顺长城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陈健宾表示,整体对于债市还是中性偏多。

  首先,在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之下,可以看到相比一季度,近期资金价格的中枢还是有明显地下降。从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对于资金市场或者说债券市场有较为呵护的态度。在央行货币政策定调尚未转向的背景之下,资金价格维持适度宽松,对于债市还是有较强的支撑。同时在经济数据物价数据还没有明显反转之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需要认知到债券本身是到期还本付息的资产,尽管价格是会有一定的波动。所以整体来看,只要不发生信用风险,债券就还是一个到期还本付息的资产,对于闲钱理财比较好的一个选择。

  此外,在遇到市场比较大的回撤的时候,陈健宾认为,一方面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去接受市场的波动,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从长期来看,这类资产整体还是一个净值曲线向上的资产,毕竟它每年有较稳定的利息。所以,如果一旦发生这种大额回撤,尤其是因赎回带来的一种超调,可能对于投资者都来说,反而或是一个比较好的介入时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