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3 19:29:40 股吧网页版
“养生游”变诈骗陷阱!官方提醒,银发族守好钱袋子
来源:券商中国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更新一则关于反诈防骗的提示内容,通过短视频结合图文宣传的形式,直指“银发族”常见的新型诈骗方式。

  据了解,此条内容是在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指导下,由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参与制作。

  银发族需警惕新陷阱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在最新发布的反诈防骗内容中,拆解了一个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新诈骗套路。

  随着越来越多的“银发族”熟悉使用智能手机,各类眼花缭乱的“养生秘籍”层出不穷的“养老项目”,屡试不爽的“名贵药材内销渠道”,各种新型的诈骗方式,让中老年群体极易上当受骗。

  免费养生一日游?交通伙食费全免?还有“专家”讲解养生保健秘诀?......此类看似是一次“薅羊毛”旅行,却极有可能是一场套路满满的投资诈骗。

  对此,该反诈宣教内容提示:请大家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稍不留神踩陷阱,不贪不占小便宜,守住钱袋方安心。

  实际上,7月以来,“全民反诈在行动”反诈宣教活动持续推进,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响应。7月上旬,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就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两则涵盖“反诈防骗安全支付”主题的宣传内容,携手中国工商银行和警方一同制作“教你识破假客服”的反诈宣教视频。

  金融知识常态化教育

  近段时间以来,在中宣部、公安部联合部署的“全民反诈在行动”宣教工作之下,银行、清算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纷纷利用线上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结合线下互动,通过发布图文、短视频、文字等包含金融知识和诈骗案例警示的多样化内容,广泛传播反诈知识。

  券商中国记者观察发现,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持续升级,商业银行正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结合线上线下反诈宣教活动,构建起“智能防控+生态共治”的反诈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深入实施,金融机构正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华东地区某国有银行从业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无论是在意识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商业银行、支付平台等都主动开展反诈工作以保护用户资金安全。

  例如,浦发银行本月在全行开展“金融守护者联盟”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沉浸感强、互动性高的“金融安全游园会”,让消费者和银行员工共同成为金融安全的“守护者”。

  中银消费金融也在2025年7月1日至31日期间,在全辖范围内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金融中介守护消费者金融财富”专项宣传活动,推进金融知识常态化教育。

  诈骗花样层出不穷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愈发复杂多变。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对反诈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须具备更复杂、多维的隐性特征挖掘和分析能力,才能准确识别风险。

  公开信息显示,公安机关发现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已超50种,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其中五种主要类型。

  不仅如此,生成式AI工具出现之后,“AI换脸”欺诈事件在金融机构用户注册、交易等环节频繁出现。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内,受骗者不再局限于中老年防骗意识薄弱群体,金融白领、律师、大学生等也有不少受骗的典型案例。

  曾有接近经侦办案的人士表示:“AI换脸、拟声技术让诈骗更逼真、迷惑性更强,而共享屏幕、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新型诈骗方式隐蔽性高、攻击速度快,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

  增强行业协同风控

  某头部支付机构安全技术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以往“黑灰产”团伙多直接盗用账户、银行卡转移资金,如今大多是受骗者本人进行欺诈资金交易,表面与正常交易无异,且诈骗多跨平台实施,支付只是其中一环。

  这也导致金融机构面临一道新难题——如何辨别用户的正常操作与受骗后的被动操作?

  对此,前述华东地区某国有行资深从业人士解释,很多“黑灰产”通过诱导性信息,一步步引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进行贷款和转账操作。由于是用户自行操作,支付或贷款平台难以将其与正常行为区分,成为风控难点。

  从实践来看,商业银行、支付平台等机构也在反思,并试图探索通过手段创新来避免客户损失。其中,主动交互式风控便是一种实践,即用心智对抗技术,帮助受骗用户在“自愿支付”过程中意识到被骗,从而停止转账。

  当前,如何在可信环境下实现风险信息共享,构建全链路智能风险防控体系,增强行业协同效应,是亟待探索的方向。

  “商业银行的反诈工作,正在从单兵作战转向生态共建。”前述某国有行资深从业人士认为,领先的银行已经意识到,有效的反诈体系需要多方协同。一方面,银行与警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涉案账户的即时冻结;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完善,黑名单数据库的拓展也可以让诈骗分子难以遁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