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1 01:46:19 股吧网页版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5类重症高危人群应格外警惕
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7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官方网站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以下简称《方案》)。

  该版《方案》是在2008年版基孔肯雅热诊断与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最新医学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组织修订完成的。《方案》阐释了“关节痛”作为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的病理机制,并明确了重症高危人群特征,不仅为各级医疗机构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救治能力提供了权威指导,也为公众科学认识疾病、强化自我防护提供了关键依据。

  56℃加热30分钟即可灭活病毒

  据了解,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中的甲病毒属。病毒颗粒非常微小(直径约60-70纳米),外形呈球状,外层有包膜保护,目前仅发现1种血清型,也就是说,病毒抗原性较为稳定,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能对同类型病毒长期有效。目前,全球主要流行3种基因型:西非型、东-中-南非型(ECSA)和亚洲型。其中,东-中-南非型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特殊分支(称为印度洋分支),该分支病毒更适应通过白纹伊蚊(即俗称的“花蚊子”)传播,因此可能增加疾病在人群中的扩散风险。

  基孔肯雅病毒并不是非常“抗打”,它对高温敏感,56加热30分钟即可被灭活;同时它也不耐酸,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1%次氯酸钠溶液、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等)以及紫外线照射均可有效杀灭病毒。这一特性提示我们,通过保持环境清洁、规范使用消毒剂及做好防蚊措施,能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传播

  《方案》指出,基孔肯雅病毒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最初在非洲流行,之后不断扩散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岛屿及美洲地区。截至2025年6月,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基孔肯雅热的本地传播。

  由于,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适合病毒快速传播的蚊媒活跃期长,存在“输入性病例-本地传播流行”模式。2010至2019年,我国发生4起基孔肯雅热境外输入继发本地病例,其中2010年广东东莞、2019年云南瑞丽发生聚集性疫情。

  2025年7月,广东佛山发生境外输入继发聚集性疫情。

  《方案》特别提醒,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预防主要措施包括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热

  病毒可直接侵入关节

  发热、关节痛、皮疹是基孔肯雅热的三大主要特征。

  这是由于基孔肯雅病毒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后,数日内形成病毒血症,发病后3天内是高病毒血症期,随后病毒载量下降,常于病后5至7天消失。基孔肯雅热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至12天,通常为3至7天。

  其中,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可伴畏寒、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发热时间多为1到7天。儿童病例高热多见,发热持续3至5日。

  作为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关节痛可为首发症状,一开始一般是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至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是远端小关节,如踝、指、腕和趾关节等,也可是膝和肩等大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关节僵硬,可影响活动。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超过12周,有的甚至持续18个月以上,个别患者遗留关节功能损害。

  据了解,这是由于基孔肯雅病毒可直接侵入关节,在关节内复制,也可直接感染人成骨细胞、滑膜、腱鞘、肌肉中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导致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释放、白细胞募集、凝血因子与补体相关蛋白失调,造成成骨细胞功能受损、骨质破坏,并可引发全身性感染和多器官损伤

  多数患者的皮疹一般在发病后2至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会出现在面部,部分有感觉瘙痒和轻微脱屑,数天后消退。儿童病例比较成人更常发生皮疹。

  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临床表现,又在发病前12天内,曾到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或者居住、工作场所周围曾有病例发生,则可被视为疑似病例。

  5类人群为重症高危人群

  《方案》指出,婴儿、65岁以上老年人、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妇女、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器官移植、AIDS、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抑制者,这5类人群为重症高危人群

  新生儿感染多在出生后3至7日内出现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喂养困难,皮疹更广泛,可见肢端瘀斑和水肿。极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脑炎、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方案》指出,尽管重症高危人群和重症预警指标本病重症少见,但境外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时有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要加强病情监测,警惕重症病例发生。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不退者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关节疼痛明显者,建议卧床休息,受损关节应制动,避免负重和剧烈运动(如爬山、长跑等),防止加重关节损伤。患者应随时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电解质、肝功能、出凝血功能等重症预警指标,有基础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同时,《方案》提醒,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