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启动会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同济大学、青浦区政府、长新公司现场共同签订合作协议,示范区迎来首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
实验室依托同济大学与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等多个院士团队领衔,还有一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科技创新人才将加盟。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表示,“实验室建成后,超过300名研究生博士生和200名教师及专职科研人员会扎根于此,将形成一支超过500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介绍,国重实验室将重点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循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健康等方向开展系统性研究,按照“一超脑六中心”功能布局,包括数智水环境超脑和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中心、长三角无废城市与资源循环研究中心、物质分离技术创新与工程转化研究中心、饮用水安全保障与品质提升研究中心、智慧化水-能-资源协同研究中心、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绿色低碳治理实景研发中心。
此次实验室拟落户的项目基地位于水乡客厅青浦区范围内规划的科普村,属于江南圩田展示园区域,东侧紧邻G318国道,北侧距示范区线水乡客厅站仅5分钟车程,基地内部由蓝环穿越,水陆交通在此交融汇聚。“这个村庄在示范区内非常具有典型性,水系丰富,江南水乡生态先天的底子很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卢刚说。对于与水相关的科研项目来说,天然水乡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另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集聚,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水环境问题也相对突出。数据显示,长三角污水排放量占全国污水排放量35%、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9%、不同程度富营养化的湖泊超过85%。示范区地处长三角腹地,周边区域工业基础好,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也有更多技术咨询和科创研发的需求。
“国重实验室落地,不仅专注于基础研发,随着一系列项目和科研平台导入,将带动生态环保和绿色循环等产业提升。”卢刚说,示范区已经做好准备,承接实验室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创新要素的密度,更要在创新协作上下功夫,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动力。
长新公司承担实验室项目基地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在布局上,每一栋房子都能充分享受田野河流的景观资源,实验室之外,还将建设商业餐厅、驿站、码头和科普研学转化基地等。”长新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春说。预计今年年内项目开工,2026年12月,主体建设完工,2027年5月,实验室将迎来第一批入驻师生。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示范区“生态绿色”的基因高度契合,与水乡客厅的“创新核”定位互相匹配,是承载示范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功能性平台。这一国重实验室的落户,也标志着示范区水乡客厅功能开发进入加速推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