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经济转型、人口结构变化、气候危机频发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住房和不动产相关问题愈发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在日前举行的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25年会暨城市和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杨斌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指出,气候风险已日益成为影响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日益频繁且强度增大的极端气象事件及其次生灾害正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亟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据统计,1990~2019年,全球91.6%的重大自然灾害、67.6%的因灾死亡、83.7%的经济损失和92.4%的保险损失是由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
麻省理工学院房地产中心主任郑思齐指出,在极端天气事件与慢性气候风险双重威胁下,住房市场能否及时识别并合理资本化气候风险,已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郑思齐的团队研究发现,在中国,地势低洼和低楼层住宅在强降雨频发期间租金出现明显下调,老旧小区和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对洪水风险尤为敏感;在意大利,研究发现洪水风险对房价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公共抗灾投资有效缓解,体现了政策干预在风险资本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郑思齐强调,应进一步推动住房市场提升对气候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响应效率,强化城市韧性建设与制度保障,从而助力全球城市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更加可持续、安全的发展。
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将“韧性”作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成为接下来城市工作的重点任务。其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等等,多项具体部署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
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25年会主席、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教授刘洪玉指出,当前中国房地产正处于市场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发展、制度优化重塑的关键时期,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房地产与城市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政策治理、安全健康、活力创新和生态环境等相关因素的互动规律,是推动城市和房地产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关键。
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名誉董事长陈启宗表示,当前房地产行业有多项关键问题亟待正视,如怎么建立合理的土地出让机制,平抑房地产价格波动,如何有效处理土地租约年限即将到期的问题,如何探索商业楼宇投资者结构的合理模式,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深刻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走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