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聚焦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一号文件”后,两篇征求意见稿出炉!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两份重磅文件,内容涉及政府投资基金投向工作指引及评价管理,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关文件提及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此外,设定了政府投资基金投向评价指标及针对评价结果的差异化激励与约束措施。有业内人士表示,两份征求意见稿是对“一号文件”的细化落实,标志着政府投资基金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短期可能带来存量基金的调整压力,但中长期将优化资金配置效率。

投向评价体系出炉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聚焦政府投资基金。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起草了《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评价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工作指引》包括总体要求、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调控、组织保障四大方面共计15条。
其中,在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方面,提到政府投资基金要着力增加高端产能供给,聚焦产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投资类基金要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创业投资类基金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持科技创新,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从《评价管理办法》内容来看,则主要指向投向评价体系,提出了指导评价管理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包括突出基金定位、分级分类以及激励约束。其中强调,严防地方政府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变相补贴产能过剩领域,防止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具体来看,评价指标包括:政策取向符合性指标,主要评价基金投向对重点产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绿色发展、民生就业、创业投资等的支持情况;投向布局优化指标,主要评价基金对国家区域战略的落实情况、与省级重点投资领域清单的契合度和产生有效利用情况;政策执行能力指标,主要评价资金效能和基金管理人投资水平。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评价道,从评价指标设计考量上看,政策取向指标确保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防范资金“脱实向虚”。投向优化指标着重解决重复建设问题,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此外,执行能力指标则强化绩效导向,倒逼基金管理人提升专业水平。这套指标体系既守住政策底线,又预留创新空间,有助于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统一平衡。
在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卢鼎亮看来,相关评价要求意味着资金将从以往相对分散的投资布局,转向集中力量支持现代化产业提质升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重点领域。通过精准化的资源配置,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国家战略重点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避免资源错配与低效投资。
多层次激励提升运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评价管理办法》还设置了投向领域负面行为清单,对于出现清单内负面行为的基金,当年度不予开展投向评价,并采取适当约束措施。《工作指引》印发后,新增投向不符合“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调控”相关要求、违规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发生严重失信行为等都被列入清单之中。
在基金投向评价结果应用方面,《评价管理办法》也明确了差异化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对于评价结果排名靠前的基金,综合采取通报表扬、示范推广、项目推介、要素保障等激励举措。建议有关部门在基金出资、管理费、收益分配等方面对评优基金予以适当优待等。对于评价结果排名靠后的基金,则对相关基金重点加强投向指导,视情采取约谈、通报、出具警示函等督促整改措施等。
张新原认为,上述激励措施属于适度激励,既避免过度干预市场,又形成正向引导。这一背景下,未来可能出现三个趋势,基金布局更趋专业化,细分领域专项基金增多;考核机制更加精细化,建立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央地协同深化,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投资格局。同时,张新原也建议,后续可探索优秀基金管理人的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行业白名单。
卢鼎亮也分析称,上述激励机制具有较强的力度和吸引力,能从多个层面激励政府投资基金提升运作水平,推动其朝着更聚焦重点领域、更注重绩效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系列激励举措,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合作伙伴,为基金后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励机制会促使基金更积极地投向高端产能供给、产业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以获得更好的评价和激励,助力国家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同时,基金也将更科学地设置绩效目标,构建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以追求更好的评价结果,获取更多激励支持。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认为,最新发布的文件中对于负面清单及突出激励约束上的要求,能够在杜绝打击行业乱象上发挥实质性作用,例如,明确严防地方政府通过政府投资基金变相补贴产能过剩领域。同时,相关文件响应“反内卷”倾向,提到了防止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此外,能够引导政府投资基金布局新质生产力,在培养经济新动能上持续发力,以此带动政府投资基金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长期将优化资金配置效率
回顾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今年国办发布的“一号文件”,也是首个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指引文件。内容涵盖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募资、运行、退出全流程。
时隔半年,相关征求意见稿的出炉对政府投资基金及市场有何影响?张新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两份征求意见稿是对“一号文件”的细化落实,标志着政府投资基金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短期可能带来存量基金的调整压力,但中长期将优化资金配置效率。重点领域引导效应将显著增强,特别是对芯片、新能源等“卡脖子”领域的支持力度会加大。市场化运作要求提升,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混合型基金模式。
卢鼎亮也评价称:“新规为政府投资基金的长远发展锚定了方向,征求意见稿更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的有力注脚,通过进一步细化规则的制定,将会为政府投资基金的规范运作与高效发展提供实操指南。”
“未来,为了在评价中脱颖而出,政府投资基金预计将更注重提升专业化运作水平,包括健全治理结构,建立更科学规范的运作管理和投资决策机制,选择更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和风险管理等,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朝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卢鼎亮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