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多地电力负荷破峰值、高技术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服务业电力消费需求旺盛……以用电负荷、用电量等数据为代表的“电力指数”,折射出我国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活力不断提升的积极信号。
今年全社会用电量
预计突破10万亿千瓦时
用电量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8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
“上半年电力消费的回升呈现出结构性与政策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特点。”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金铠表示,一方面,消费活动与服务业生产快速复苏,带动用电需求回升。另一方面,高温天气也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与商业建筑的制冷负荷,推动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长4.9%,其中6月单月增幅达到10.8%。
二季度以来,各地用电需求进一步攀升,多地不断刷新今年以来的电力负荷新高。比如,广东成为中国内地首个电力负荷突破1.6亿千瓦的省份。在其带动下,7月9日17时10分,中国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达2.5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浙江是长三角地区人均用电量最大的省份,截至7月16日,该省今夏已经28天用电负荷超过1亿千瓦。国网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计划处副处长沈绍斐介绍,经济发展和高温是影响夏季用电需求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预计,今年下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在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出现阶段性、局部性偏紧。用电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下半年最大负荷有可能再次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在经济增长与能源转型的双重驱动下,今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突破1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用电结构变化反映工业经济结构优化
观察“电力指数”可以发现,用电结构的变化折射出工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
今年上半年,重庆第二产业用电量强势领跑,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0.9%,四大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为负增长,同比减少1.8%,重庆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近年来,湖北工业增长的“主引擎”已从高耗能行业切换至技术密集型领域,其中新兴产业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全省“新三样”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6%,较工业用电量增速高14.5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用电比重为92.1%,增长20.4%。与之相呼应的是,全省上半年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62.1%。
湖北省能源局电力调度处负责人表示,用电量数据背后所反映出新质生产力崛起,充分印证了全省“用电结构优化”与“经济结构优化”的深度融合。
这与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其中,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0%,相关行业产需两端较为活跃。
服务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第三产业累计用电9164亿千瓦时,增长7.1%,服务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从地方监测数据来看,服务业对山西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新业态引领作用突出,服务业八大领域用电量同比增长12.48%。其中,在重卡电动化政策推广及居民新能源汽车普及带动下,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激增91.1%。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推消费回暖,旅游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78%,有效带动批发零售业用电同比增长27.8%,住宿餐饮业用电同比增长8.27%。
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从用电量数据不难看出,‘两新’政策、赛事经济等已成为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网江苏营销服务中心数字运营部副主任俞阳认为。
比如,在“苏超”的带动下,江苏各地文旅部门迅速推出观赛旅游套餐、城市IP展演等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数据显示,仅5月至6月江苏各景区、游乐场、室内娱乐等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8%,住宿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6%。
李金铠分析,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用电量增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形成,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和调整,这种趋势将延续,尤其是在用电规模上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