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1日,南京建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式设立。自2017年底组建、2021年获批筹建,至今8年时间内,这里集聚了阿里、小米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近600亿元;省级以上总部金融机构达180多家,覆盖银行、券商、期货、保险等金融全产业链……
近期,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属公司赛迪顾问发布的《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研究500强》显示,建邺高新区高居南京市首位、全国前列。
记者调研了解到,建邺高新区坚守“数字经济+现代金融”产业定位,以“双高协同”赋能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用良好营商环境助企“枝繁叶茂”,走出一条现代高新园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数字经济+现代金融”产业生机蓬勃
7月11日,南京阿里中心正式开园。一座融合科技、商业与人文的“未来之城”在建邺高新区绽放,为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自阿里巴巴于2017年在建邺高新区落户,阿里巴巴电商、云智能等业务板块高速发展,累计业务规模至今已超600亿元。
据建邺高新区产业招商部副部长邵帅奇介绍,阿里落户不久,小米集团紧随其后确定建设华东总部,58集团江苏总部、恒生电子江苏总部等重大项目此后也纷纷落地,选择和阿里、小米做“邻居”。
近年来,建邺高新区聚焦“数字经济+现代金融”主导产业方向,大力培育数据要素产业集群。目前,建邺高新区已集聚超1800家数字经济企业,形成从数据资源、技术研发、产品服务到应用落地的全产业链生态。
2024年,江苏省数据集团正式落地建邺高新区。建邺高新区依托其“链主”作用,围绕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打造百亿级数据要素产业规模,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数据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南京市建邺区委常委、副区长,建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袁婷说,8年来,建邺高新区重点谋划数据算力、金融科技、智慧交通物流、数字能源、数字文娱、低空经济、跨境电商等七大先发赛道,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近600亿元,数字经济广义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0%。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现代金融业也方兴未艾。金融是建邺高新区的另一块“金字招牌”。建邺高新区集聚了金融类机构超1800家,金融法人总部20家,省级以上的总部金融机构达180多家,覆盖银行、券商、期货、保险等金融全产业链。
近年来,建邺高新区致力于打造金鱼嘴基金街区,通过配资、直投、跟投等方式撬动各类社会资本,促成企业融资。
“我们通过‘金鱼嘴每日路演’平台,从债权、股权两个方面来帮助企业融资,由政府引导基金来撬动社会资本,扩大金融服务规模。”建邺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金鱼嘴基金街区发展中心主任任媛媛说,目前,金鱼嘴基金街区集聚了源码资本、毅达资本、华映资本等备案基金及登记管理人超600家,备案基金总规模超2400亿元。
据统计,自“金鱼嘴每日路演”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举办活动超1000场,服务项目超2500个,促成融资额度超80亿元。
2024年,长三角数据要素路演中心在建邺高新区正式揭牌,促成数据要素产业上下游企业与投资机构、金融机构进行深入对接,为企业带来急需的资金支持,推动数据要素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
“双高协同”赋能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
“我们需要为锂电池储能系统做更精准的安全预测和预警,让大型储能场站更加智能。”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主任陈钊,在建邺高新区“双高协同”校企对接中很快与南京工程学院教师彭纪昌对接上,目前已经联合组建了新型储能系统创新联合体并就具体合作事宜着手洽谈。
一直以来,高新区和高校都是资源富集的创新主阵地。2025年以来,南京建邺高新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激发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动能,高校、园区双向协同、双向奔赴、产教融通。
为了充分发挥高新区和高校两大创新主体协同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5月,江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双高协同”试点申报。建邺高新区成功入选省级试点。
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建邺分中心成立后,持续促进建邺高新区与东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助力园区企业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速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统计,自中心成立以来,已服务中通服咨询、烽火星空、星邺汇捷等40余家企业,对接企业技术需求20余项,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近千万元。
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走出“围墙”,实现产业化,为建邺高新区打造创新矩阵引力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5月,建邺高新区还发布了“创新积分制”首批百强企业榜单,为科技企业成长构建“数字画像”,助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脱颖而出,并在6月举办了首场金融赋能活动,整合金融资源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
建邺高新区以“科创森林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2024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04家,有效期内高企总数达568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5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3亿元。培育出8家省级瞪羚企业,覆盖数字科技、绿色经济等前沿领域,其中阿里巴巴华东总部、咪咕互娱等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良好营商环境助企“枝繁叶茂”
近期,建邺高新区被授予省级“企业创新能力诊断体检中心”称号。这意味着建邺高新区在科技服务领域迈上新台阶。为便捷、精准地服务企业,建邺高新区用客户思维跟踪服务企业生命周期发展,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创新打造“小莫”服务体系,织密伙伴陪跑式的“零距离”服务网格,逐步形成“建功立邺,到此莫愁”的良好营商氛围。
“2021年,深信服选择到建邺高新区发展,除了地方人才、区位等综合优势外,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建邺高新区真诚的态度、专业的素养、高效的办事能力、贴心的服务和全方位保障。”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裁许珊珊说,深信服将在建邺高新区打造华东地区研发总部,积极带动产业上下游生态对接、入驻,让更多的企业成为建邺高新区合伙人。
发展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邺高新区打造了“西城·夜未央”街区——专属年轻人的生活消费场景,大大丰富了园区员工的工余生活。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企业服务部部长俞秀兰说,园区还提供了公办托育的服务,已累计服务约180家园区企业,托管幼儿近300人。
据统计,近年建邺高新区保持每年2-3万年轻人的净流入。“这或许可以成为建邺高新区活力、动力、影响力、吸引力的证明之一。”一位软件企业负责人说。
此外,建邺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和平台搭建举办产业对接会、技术研讨会等,促进园区企业之间的合作。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产业招商部部长童寅说,“这样企业也愿意在我们园区落地,落地之后更愿意扎根园区发展。”
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品牌影响力发展大会暨成果发布活动”上,建邺高新区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设成果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投资营商环境最优园区”称号。
“国家版权示范基地”“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国家广告产业园”“中国(南京)游戏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南京)”……一系列国家级荣誉,彰显着这一年轻的高新技术园区的青春活力。
今年上半年,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储备1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储备600家;落地3家央国企区域总部、16家互联网生态圈龙头科技企业、2家“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建邺高新区持续攀“高”向“新”。
袁婷表示,园区厚植科技根基,将抢占数智高地,持续补链延链做强优势赛道,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科技产业培育体系;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品质城区,全力推动南京市“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的首发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