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30 01:53:10 股吧网页版
黑土地上的金融智慧——期货市场助力构建农业种植全链条风险保障体系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大豆、玉米——东北地区两大主要农作物,其稳定供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在黑龙江调研时了解到,地租、单产、补贴、价格,是决定当地农户种植效益的关键变量。近年来,地租成本从高位回落,育种技术进步带动单产提升,补贴政策也持续完善,使前三个变量对种植相对有利。唯有价格因素仍困扰着当地农户。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当价格大幅下跌时,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下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无法得到保障;当价格大幅上涨时,下游深加工、畜禽养殖企业的成本被拉高,同样不利于农业发展。

  如何找到一个工具,帮助产业链各方共同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获取相对平滑且稳定的收益?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玉米、大豆期货,正成为黑龙江广大种植合作社、贸易商、粮食加工企业的选择。基于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开展的订单农业、套期保值、基差点价等业务模式,逐步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根发芽”。

  订单农业保底种植收益

  绥化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7月正值玉米拔节期,用当地人的话说,“半夜在地里都能听到玉米生长的声音”。然而,据多家粮食收购企业反映,今年绥化地区农户将玉米改种其他作物的现象较为普遍,这背后是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了种植收益。

  黑龙江源发粮食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表示,从2022年开始,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使当地收购价不断调低,农户面临卖粮难的问题。尤其是2024年,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玉米种植亏损的现象。

  “2023年,玉米收购价从开秤8角9分(每斤,下同)掉到8角2分;2024年,收购价从7角9分掉到7角3分。玉米价格近3年来持续下跌,收获季屯粮待涨的传统贸易思维行不通了。”刘勇说。

  黑龙江象屿农产集团粮谷供应链黑中区负责人李万峰表示:“公司在今年春播后进行了调研,绥化地区玉米种植的综合成本大概在7角5分。受天气和价格因素影响,一些农户将玉米改种其他作物。今年绥化的玉米种植面积或有所下降。”

  为了帮助农户稳定种植收益,同时锁定自身粮源,源发、象屿等产业链头部企业探索利用期货工具开展订单农业。基本流程为:在5月春播结束、种植成本相对确定后,企业与农户签订远期采购合同,提前约定在秋季收获后以一个固定价格收购玉米。至于种植期间的价格波动风险,由企业通过期货工具转移到金融市场。

  源发将这个模式称为“惠民保价”项目,于2023年首次开展。刘勇举例称,绥化青冈县的玉米种植大户姚玉柱,2023年“惠民保价”项目结合期货价格和市场供求形势给他提前锁定了0.93元/斤的售价,在当年秋冬玉米价格走弱的背景下帮助他增收20万元。有了项目保障,这两年姚玉柱的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加到了6000亩。

  象屿则将此模式称为“夏季一口价”,同时发挥象屿集团的衍生品专业优势,利用场内或场外期权额外推出“增收宝”产品。所谓“增收宝”,即农户可以在签订购销合同的同时多付一部分“保费”(权利金),由象屿替农户购买看涨期权,在秋天卖粮时,若期货盘面价格高于约定采购价格,农户能够享受超出部分收益,相当于在价格保底的同时又有博弈的空间。

  李万峰表示,“夏季一口价”+“增收宝”的组合服务模式在2025年基本定型。“产业生态是要一步步推动的。我们希望用这些服务模式帮助农户锁定并扩大种植收益,增加我们与农户的黏性,这样也能保障公司的粮源供应。”他说。

  期现结合锁定加工成本

  除农户外,下游深加工企业也暴露在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之下,亟待利用金融工具锁定采购端成本,从而保持稳健经营。

  维维东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是“豆奶龙头”维维股份的全资控股企业,公司设计年产豆奶粉或豆浆粉15000吨,原料全部采购自东北地区的非转基因优质大豆。公司总经理吴向阳介绍,大豆在维维豆奶中的成本占比超40%,公司每年采购大约5万吨大豆,在终端产品价格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采购成本波动对于公司经营利润影响很大。

  吴向阳告诉记者,维维股份2014年就开始参与期货市场,主要有两方面目的:

  一方面,锁定原料成本。去年下半年,大豆价格跌至3900元/吨的数年低位,集团决定集中进行大豆采购并在期货盘面套保,从而基本锁定了2025年的原料成本。后续面对终端竞争压力,在成本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公司的利润率能够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利用期货价格信号调整采购节奏、进行库存管理。公司在采购方面借助期货远期价格,合理安排采购时机,并通过基差定价方式与上下游进行交易。另外,根据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和自身生产计划,调整公司的原料库存。

  “银期保”项目提供综合性金融保障

  除价格问题外,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还面临融资困难、售粮渠道不稳定、气象灾害等挑战。为了全方位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大商所在总结过去8年“保险+期货”模式运行经验的基础上,于2023年推出“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并在黑龙江开展试点。

  “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有五大参与主体,分别是种植主体(目前以合作社为主)、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收粮企业、银行。其运行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春播期间(5至7月),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联合向种植主体提供“保险+期货”收入保险,为价格与产量兜底。收粮企业与种植主体签订基于期货价格的远期订单收购合同,保障粮食收获后的销售。银行基于上述收入保险和收购合同,向种植主体提供低息贷款。

  秋收结束后(9至10月),收粮企业依据合同约定将种植主体的粮食收购并入库,按照“期货价格+基差”确定粮款。该粮款首先偿还银行贷款,其余支付给种植主体。

  确定粮款后,收粮企业继续为种植主体提供为期6个月的“二次点价”权利。这6个月内,只要期货盘面价格高于收粮时的期货结算价格,种植主体就可以在盘面点价,从而不用担心错过后续粮价上涨的收益。

  纵观整个流程,种植主体在种植、收获乃至售粮结束后的价格波动风险,全部由保险公司和收粮企业承担,最终通过期货公司的产品设计转移到期货市场。此外,种植主体提前锁定了售粮渠道,融资问题也有银行支持,气象灾害造成的减产隐患又有收入险保障。

  嫩江市科洛镇科洛种植专业合作社2024年参加了“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投保了6万亩大豆,自缴保费132.55万元(自缴比例70%),最终得到赔付256.14万元。

  有了保障支持,今年科洛合作社大豆种植面积从6万亩增至9.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从1.95万亩增至5.53万亩。其中,8万亩大豆和3万亩玉米投保了2025年的“银期保”项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