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重磅召开,据了解,本次大会规模创历届之最,展览面积首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超50%为国际与外地企业,包括谷歌、西门子、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3000余项前沿展品亮相,含100余款“全球首发”新品(如西井科技无人驾驶重卡、氦豚咖啡机器人),覆盖AI大模型、智能终端、机器人等40多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获悉,当前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总数达到3755个,其中,我国企业贡献了1509个,数量居全球首位。
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今年的WAIC将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命题,围绕大模型与智能体应用、算力新基建及大数据、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智能终端与具身智能、新型工业化、AI+等十大方向展开。
具体来看,据上海展会信息网,本次人工智能大会有四大展馆,包括:
核心技术馆:聚焦模型、语料、算力等核心突破,呈现从算法创新到系统部署的全栈能力发展。
行业应用馆:展示智能驾驶、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工业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的AI实践成果,彰显技术赋能行业的深度与广度。
终端体验馆:集合具身智能、AIGC应用、智能体验、文娱互动等产品,提供沉浸式AI生活场景体验。
全域链接馆:致力于连接初创企业与资本,精准匹配技术方案与应用场景,推动AI产业生态繁荣与完善。
其中,大会焦点包括AI大模型和AI在硬件上的应用。以机器人产业为例,相较去年人形机器人还需支架绳索支撑的“表演状态”,今年则有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已经开启了量产进程,正在将人形机器人年产量推至上百台乃至上千台,同时,机器人技能也正在实现跨越式升级;不仅如此,AI硬件形态更趋多元,如Mochi开发了多模态情感电子宠物,通过触觉反馈探索消费级应用。
从WAIC洞见AI成长,AI产业链多个细分领域有望迎来催化。
算力领域:AI+百花齐放,上游环节确定性凸显
从长期趋势来看,国内外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的态势明确。近期利好因素持续显现:H20 芯片限制再度放开,叠加三季度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的新卡B30 有望完成市场导入,市场对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的担忧也将持续缓解,带动光模块、交换机、PCB等配套环节量价齐升。此外,下半年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国产芯片企业的上市预期,将进一步强化国产替代的产业逻辑,整个产业链的成长确定性依然强劲。
大模型应用:加速落地趋势下催化因素密集
在应用端,DeepSeek 推动 AI 平权后,更多垂直领域的应用落地进程有望显著加快,行情从上游算力向中下游应用扩散是明确大趋势。近期 Kimi K2 新模型的发布,充分印证国内大模型仍处于快速迭代的上升通道;而 H20 芯片限制放开、头部厂商重新加大 AI 投入等因素,将进一步为国内 AI 应用的发展提速。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中下游领域将迎来多重潜在催化: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可能带来的产业突破、GPT-5 与 DeepSeek R2 等大模型的技术进展,以及 Meta 计划 9 月发布的 AR 眼镜等,都有望为 AI 应用及端侧场景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带来持续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