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并倡议成立总部设在上海的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旨在推动全球AI治理多边合作,协力推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驱动全球技术与政治的深刻变革,如何防范人工智能科技价值异化,引导人工智能朝“善治”方向发展,确保其发展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是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也是全球治理的前沿难题。
目前,诸多机构参与并建立初步的人工智能多边治理机制,但缺乏全球共识以及统一框架。2023年10月,联合国成立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2个月后发布《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治理》报告,强调人工智能的风险挑战与伦理原则,倡导全球合作,二十国集团的立场与此基本类似。但是,各大国对在一些关键领域存在重大分歧,导致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碎片化。
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治理的分歧主要发生在欧美之间。由于欧盟错失互联网时代,其数字经济主要由美国大型科技企业所垄断,因此,欧盟对美国的AI企业更加警惕,制定且严格执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限制数据跨境流动,而美国数据政策相对宽松,但在国家安全领域设立壁垒。在标准制定方面,美国强调市场驱动,主张企业主导,推动OpenAI、谷歌、微软等科技公司制定行业标准,欧盟则强调严格监管,设立高风险人工智能应用的法律框架,立场更加保守。
与此同时,鉴于AI技术对生产力与国家安全的重大影响力,美国试图垄断AI技术,决胜新一轮全球技术与产业革命。比如采取“技术封锁”战略,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先进算法和云计算资源。今年年初,美国发布《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对全球各国按照不同等级管控芯片、模型与云出口,试图巩固美国在全球的优势地位。
一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的制定。2023年,在联合国成立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的同时,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支持在充分尊重各国政策和实践基础上,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中国坚持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的立场。
中国企业也在致力于AI技术创新。今年初,中国企业DeepSeek推出先进的R1大模型,打破了美国垄断AI技术的企图。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可以用较低版本的硬件达到与美国大模型类似的水平,并以开源模式赋能全球各国的企业与机构,这与美国公司此前建立算力墙与模型私有化完全不同,大幅提升了各国能够公平普惠地获得AI技术的机会。
为了主导全球人工智能发展,7月23日,美国白宫发布《赢得竞赛: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放松对美国公司的监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AI技术创新,同时,表示会向全球盟友和朋友出口“人工智能包”:包括硬件、模型、软件、应用程序和标准等,这与美国此前的垄断以及私有的立场不同,意在争夺全球市场,巩固美国全球技术与标准制定的主导地位。
在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提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并拟建立国际组织,是响应全球南方呼声、助力弥合数字和智能鸿沟、促进人工智能向善普惠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国坚持以开放立场,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企业为全球提供硬件、模型与云服务,尤其共享具有领先优势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为所有人创造包容、开放、可持续、公平、安全和可靠的数字和智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