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指导、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协会承办的浦东新区第十六届学术年会——“AI时代的知识产权重构:客体保护探索与治理体系创新”学术论坛在东怡大酒店举行。“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会上启动,该平台旨在统筹整合资源,推动优质行业服务惠及更广市场主体,为浦东创新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新动能。
“蒸馏技术是开放创新的合法路径,应包容规制蒸馏作为AI开发新范式,本质是机器学习而非代码复制,原则上不侵权。”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吕炳斌解释,其合法性源于技术中立性;同时,著作权法仅规制特定行为(如复制权),学习行为属自由范畴;符合开放创新趋势(如DeepSeek推动行业开源)。但他也提到,应注意避免复制参数架构、输出结果需差异化、防范数据污染等边界问题。
AI辅助发明如何界定知识产权?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晓东认为核心在于人类贡献认定——全球均拒绝AI自主发明的专利授权,但对人机协作成果需建立贡献识别机制。他主张借鉴他山之石,将人类创造性贡献与专利权利要求绑定,并通过“显性声明+保密存证”制度实现可验证披露,同时建立虚假申报惩戒规则以维护制度严肃性。
“数据保护应回归法律本源。”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武双教授强调,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足以保护平台数据,司法需区分数据抓取(公开数据应自由)与盗用展示(应禁止),反对创设新权利,并呼吁建立数据贡献者权益共享机制。“现有知识产权体系足以应对AI,无需创设新权。关键在于微观调整,如数据训练边界等,并统一裁判标准。”
新一代AI正颠覆知识生产与应用模式,对知识产权体系构成根本性挑战。张江产业工程院院长张爱平指出,AI引发的全方位重构背景下,企业要重新审视和构建自身的“主体核心竞争力”,而知识产权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关键的战略性角色。他同时呼吁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凝聚各界智慧,共同构建适应AI时代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新规则,为创新生态筑牢制度根基。
作为浦东新区“汇聚新力量,共促新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的首场重磅活动,论坛汇聚政府领导、权威学者、产业精英,共同擘画人工智能浪潮下的知识产权制度未来。与会者共绘知识产权制度在智能浪潮中升级迭代的路线图——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基石,以激励人类创新为初心,以促进开放共享为引擎,以构建健康生态为目标,并融入科技伦理的深邃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