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从“用AI”到“让AI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这场围绕“算力—数据—智能”的全球城市基础设施新竞赛中,上海必须加速。7月28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闭幕式上,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发布城市信息化服务品牌——“智云上海”。
“智云上海”的推出,标志着上海已率先完成全球最大规模城市级数智化底座的部署与能力集成,并将以此为基础,构筑“上海有AI、智惠全城”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率先提出以AI惠及城市民生的新发展理念,为全球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AI CITY”范式。
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已构筑了一个覆盖全城的信息化智能底座,是全球最大、基于全光底座的、端到端全域上云的城市级新型城域网,实现了“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
作为一张城市信息化新名片,“智云上海”聚焦政务、产业、民生等核心领域,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服务城市治理现代化,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民生服务新场景,打造全球首个“全城上云、全城智能”的城市智能服务体系。
“智云上海”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个能力体系和矩阵,是新型智能基础设施。从模型到服务,它让AI贴着行业的皮肤生长——就像神经接入肌肉,血管连接骨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智能体”。
比如,在制造领域,AI不再是“后台参考”,而是实时参与决策的“生产搭档”。在金融业,“智能员工”已悄然上岗:它可以自动生成固定格式报表、客户通知、材料摘要。这些AI助手都在银行内部署、训练、运行,不依赖外部平台,真正做到数据不出域、模型可控、结果可审。
AI也逐步嵌入城市治理“神经元”。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不仅是城市倾听民意的重要窗口,更是AI深度介入基层治理的入口场景。上海电信自研“星辰政务大模型”,在政务服务领域形成“精准决策—智能提效—安全闭环”的生态链,助力城市健康生长。2024年,上海12345热线年通话量突破1000万次,其中通过智能派单的数量达406.8万个,占比为92.58%,准确率超过90%。星辰已进一步落地浦东新区、虹口区、长宁区、静安区等区级城运热线,以及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
在医疗领域,从院内病房到社区门诊,大模型正逐步嵌入中国医疗体系的多维触点,AI不再只是科研场景的“工具人”,而正在成为医患之间的“可信伙伴”。AI医健助手以大模型为核心底座,融合中山医院9大临床护理板块的专业知识,支持多终端交互形态,为患者提供涵盖疾病预防、精准诊断、治疗建议、康复营养与随访指导在内的全周期健康咨询服务。目前,项目已在中山医院胃肠外科率先上线,正在向更多病区横向拓展。上海电信与库帕思科技、徐汇区卫健委以及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共同推出的“医疗行业智能体”,既可辅助家庭医生实现临床诊疗的全流程智能辅助,包括主诉理解、检验指标分析、个性化治疗建议;也能服务居民日常健康管理需求,提供涵盖健康咨询、康复护理、运动营养等内容的实时问答与科普知识推荐,真正把高质量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
依托“智云上海”,上海将构建统一、高效、可持续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底座,加快提升服务本市算力水平、云网服务能力、AI垂类模型与智能体(Agent)应用创新能力及安全保障能力;探索提供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医疗(如医疗影像云、远程诊疗)、智慧教育(如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智慧养老、数字文化、沉浸式娱乐等创新服务与应用;赋能工业制造、金融商贸、交通航运等重点行业,提供强大的算网能力和随需而动的公共智能服务,以普惠接入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探索智能化、精细化、体系化的城市治理新范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培育开放协同、场景丰富、主体多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上海市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国电信“智云上海”产业生态协同,为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生态繁荣提供政策引导、标准支撑和资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