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8日电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近日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期间,业界人士表示,人工智能具备通用技术特征,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当前,要给予技术与产业发展更多耐心与信心,拧紧新技术应用的“安全阀”,通过全球化治理,在规范中释放活力,在创新中筑牢防线。
今年会议的主题是“智能时代,同球共济”,有3000余款前沿展品集中亮相,其中有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涵盖人工智能产业链各关键环节,彰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活力与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及企业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作为战略重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投入。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主题不仅精准地捕捉了这一时代脉搏,更凸显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所蕴含的共同机遇与挑战。”安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表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已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
参会嘉宾表示,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之间的动态平衡,正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面临的核心命题,国际协作要建立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之上。“如何定义底线、怎样设定规则”是未来人工智能有序发展的根本。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潜力在哪?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芯片、算力、数据、生态等领域还有着不小的提升空间。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力,研制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与提高国产智算系统的可用性。让更多人能用上AI、用得起AI,让国产硬件的算力充分释放。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驱动力,高质量数据集用于训练、验证和优化大模型,涉及公域和私域数据,具备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高价值应用特性。”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表示,目前数据集建设存在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路径碎片化、技术底座薄弱等现象。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正在加大“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政策协同布局,数据标注和合成数据也为破解“数据墙”提供了解题新思路。
人工智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赋能千行百业,嵌入业务流程。“在展会现场,场景化应用让人印象深刻,机器人‘玩转’现实世界、物体识别、实时翻译,相关应用已深入到工厂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参会嘉宾表示,从万能、专业到好用,当前人工智能正由“效率工具”向“高效专属的智能助理”转变,这将对每个企业的生产流程产生影响。从“脑洞”到“现实”,在业务流程自我学习并做出决策时,确保全过程的可信、可控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