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孔肯雅热备受关注,多家上市公司回应相关问题。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广东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气候变化与健康全球联盟主席刘起勇指出,今年的气候特别适合蚊虫的孳生,密度比较高,这一次输入进来的病毒,它是一个印度洋流行株,印度洋型特别容易被伊蚊传播,传播效率特别高,很多因素叠加起来,导致我们这次疫情超过了历史上几次小的暴发流行。
受此影响,A股多家上市公司迎来投资者密集提问:有检测技术吗?驱蚊产品够卖不?杀虫剂效果咋样?
“我们有检测试剂”
科华生物25日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安天隆的相关核酸提取仪可用于提取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的自动化提取,并有基孔肯雅热病毒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用于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目前该试剂产品已销售给广东省部分地区疾控系统,但销售占比小,未对公司合并报表营业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亚辉龙24日通过上证e互动披露称,公司参股公司深圳市卓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快速筛查试剂盒。目前该产品可以作为科研试剂用于疾控系统,但如需在国内医疗机构销售,尚需要取得相应的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奥泰生物24日称,公司传染病检测系列产品覆盖广泛,包含针对基孔肯雅热等热带传染病的检测试剂。目前该产品仅面向境外市场进行销售。如需在国内市场进行销售,需要取得相应的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仁度生物18日称,公司已有蚊传虫媒病毒系列检测试剂,包括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于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法),该系列试剂盒可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中的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且扩增产物为RNA,不污染实验室。公司SAT试剂可以适配各类常见扩增平台,无需额外设备,全面助力医疗及卫生系统快速识别虫媒传染病,实现精准防控。
据央视新闻报道,基孔肯雅热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因此,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多款驱蚊产品在售
稳健医疗25日称,公司医疗业务——“稳健医疗”品牌下,有多款驱蚊产品售卖,近期销量有所上涨。体量上,驱蚊产品销售量占全集团收入比重很小,对集团报表影响非常有限。
孩子王25日称,公司自有品牌 “贝特倍护” 有儿童驱蚊虫相关产品,例如,电热蚊香液、青蒿精油防护贴片、驱蚊液、植物精油指尖防护陀螺、植物精油清凉舒缓膏等,孩子王线上平台及线下门店均有销售;此外,公司线上平台及线下门店也销售三方驱蚊虫产品,例如,润本、戴可思、袋鼠妈妈、Babycare等品牌产品。
润本股份25日称,公司有着丰富的驱蚊产品线,适应不同环境的驱蚊场景。其中室内驱蚊产品有电热蚊香液,0.6%氯氟醚菊酯浓度,安全高效。户外驱蚊产品有三种成分驱蚊液:20%羟哌酯驱蚊液,7%驱蚊酯驱蚊液,9%避蚊胺驱蚊液。
润本股份还称,公司目前生产和销售运转正常。近年来,公司持续扩充产能,提升生产自动化与供应链智能化水平。公司已建成广州、义乌两大生产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凭借强大的自有供应链,公司能够严格把控质量、进度与检测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名臣健康24日称,公司拥有植物驱蚊的技术储备,部分品牌系列的花露水产品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蚊作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驱蚊液,消费者注意根据自身需求选用。
“灭蚊有我们”
久量股份25日称,公司2024年电蚊拍业务占公司总体营业收入10%以上。除电蚊拍产品外,公司还有LED吸入式灭蚊器、电击式灭蚊灯类灭蚊、驱蚊产品。近来有关地区蚊虫较多,请广大投资者做好蚊虫防护。
ST长方24日称,公司已加大电蚊拍在拼多多、天猫等线上平台的投入力度,并根据市场情况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及运营策略。
彩虹集团24日称,公司在家用卫生杀虫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涵盖灭蚊、驱蚊、防蚊等全场景需求。家庭场景中,电热蚊香液/片采用世卫组织推荐的高品质原药,通过药效缓释技术实现高效持久驱蚊;气雾杀虫剂配备多重滤网控制技术,防治蚊虫等多种常见虫害;物理驱蚊工具如电蚊拍、灭蚊灯提供无化学残留灭蚊方案;驱蚊液、驱蚊手环、驱蚊贴、防蚊网等便携产品适用于户外场景;捕蚊机产品为户外公共环境虫害防治提供新方案。“彩虹.乖乖”系列针对特殊群体设计,更加温和、环保。公司持续创新,助力降低蚊虫叮咬风险,实现虫害防控。
中旗股份25日称,公司的杀虫剂主要针对多种作物上防治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类害虫,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些产品杀虫谱广,活性高、速效好、内吸传导性好、持效期长,对蚊虫等害虫有一定的效果。
广康生化25日称,我司的主营业务是农药原药、中间体、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我司生产的部分农药杀虫剂对灭蚊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我司产品若要用于卫生杀虫领域,则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完成相关登记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