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学生找兼职的高峰期,也是诈骗高发期。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发布提示,呼吁广大学生提高警惕,谨防落入兼职诈骗陷阱。
诈骗分子之所以瞄准学生群体,一方面是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诈骗手法的识别能力有限,容易被“轻松过万”“低门槛高回报”等话术诱惑;另一方面,学生群体在社交平台较为集聚、活跃,而诈骗分子多通过社交平台投放虚假兼职信息,导致学生更易暴露在风险中。此外,暑期学生脱离学校监管,若家庭监护存在疏漏,则给诈骗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从近期案例来看,兼职类诈骗的隐蔽性与迷惑性较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骗取学生钱财,例如,宣称“垫付本金、完成任务后返现”,或是谎称需缴纳“保证金”“培训费”才能安排实习,钱款得手后便消失无踪。另一类是诱骗学生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以虚假承诺降低学生警惕性,使其成为电诈产业链的一环。学生一旦被骗,不仅会遭受经济损失、承受心理创伤,更可能因涉嫌帮信罪等承担法律责任。
暑期兼职是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的好机会,不应成为诈骗分子的“狩猎场”,需要多方协同构建反诈防火墙。
执法部门加大犯罪打击力度,斩断诈骗产业链;宣传部门开展“反诈进校园”活动,通过发布真实案例、制作短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群体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教育部门将反诈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提供正规的兼职信息发布渠道,为学生提供安全指引。
兼职诈骗信息多通过社交平台、招聘网站传播,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对招聘信息发布者加强身份认证与资质审核,通过技术手段识别“高薪兼职”等关键词并自动拦截有害信息;同时设立举报通道,确保诈骗信息一经发现即刻下架,及时阻断传播链条。
家庭是防范兼职诈骗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兼职计划,帮助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其接触高风险人群。学生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可靠途径寻找兼职机会,一旦察觉可能被骗,主动寻求警方帮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