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4万亿元,被动型权益类基金功不可没。今年二季度,被动型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主力军是大型基金公司,且产品规模前三的公司市占率达到全市场的近五成,前十名“座次”较为稳固。不过,二季度少数基金公司以行业主题基金为突破口,也实现了赶超。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指数基金发展如火如荼,但投资者对于投资服务升级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基金公司不能一味“跑马圈地”,在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投资者体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被动型权益类基金成发展引擎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4万亿元。逾七成基金公司规模较一季度末增长,其中华夏基金规模增量最大,达1848亿元。易方达、嘉实、富国基金紧随其后,增量也在1000亿元以上。
从非货基金管理规模来看,基金公司二季度延续增长态势,总规模突破20万亿元,环比增长1.29万亿元。其中,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增量均超1000亿元,南方、嘉实、广发基金等增量也较大。
被动型权益类基金快速发展,是部分头部基金公司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华夏基金为例,二季度被动型权益类基金的规模环比增加791亿元,为6502亿元。其ETF“代表作”华夏沪深300ETF是二季度非货基金中规模增量最大的产品,二季度末规模达1967亿元,增加378亿元。
据统计,目前被动型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前十名公司主要被大型基金公司占据。华夏基金依然位居第一,同样拥有“巨无霸”ETF的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分别以15.92%、12.56%的市占率排名第二、第三。此外,嘉实基金、南方基金的市占率也在7%以上。
基金公司在被动型权益类基金规模方面的“座次”总体稳定。不过,二季度前十强中新出现华宝基金的身影,替代招商基金成为第九名。
从部分基金公司的产品线策略来看,突破空间更大的行业主题产品更受关注。今年以来,华宝基金陆续发行了自由现金流、通用航空、港股通创新药等赛道的ETF。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该基金公司规模最大的非货ETF为华宝中证医疗ETF、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华宝中证银行ETF等。
国泰基金也表示,基于“需求侧存在结构性机会,供给侧存在差异化空间”的研判,公司确立了以行业主题ETF为突破口,通过精准定位细分赛道,构建竞争优势的战略路径。
指数投资亟待服务加持
随着工具化投资的普及,公募指数产品发展如火如荼,但投资者对于投资服务升级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对此,公募基金正在积极行动。
近期,华夏基金发布了“红色火箭2.0”(一站式指数服务平台),该版本涵盖网页版服务,并新增“LetfGo”及“产业数据”服务。其中,“LetfGo”作为其重磅发布的服务,旨在为用户打造一个做好资产配置的“新玩具”,共提供三种场景用法,包括多资产集中管理、历史回测验证、策略样板间。据悉,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资产比例,实时生成五维图,打造个人专属的组合。
华安基金首席指数投资官许之彦表示,为了助力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公司在考虑风险评价模型、全球资产分布、黄金资产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因素后,构建了一个以公司各类ETF为底层资产的配置模型,并定期调整。该模型以指数的形式公开展示,为投资者呈现公司最新的大类资产配置思路。
国泰基金表示,在ETF营销中,会预先通过多种模型和基本面跟踪判断营销时点,在合适的时点向投资者推荐合适的产品,在指数估值过高或出现泡沫化倾向时及时向投资者传递风险信息,细水长流地提供全周期投资陪伴服务。
“基金首发和持续营销这两方面的工作,共同构成了ETF的生态圈。其中,做好持续营销又是打造ETF生态圈的本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投资者的服务和陪伴。”国泰基金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