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算力的崛起,不仅是技术演进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算力总规模已稳居世界前列,绿色低碳特征日益凸显,算力设备迭代升级、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算用协同加快推进,算力总规模高速增长,正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算力行业绿色低碳特征凸显
我国算力设备整体效能不断提升,算力基础设施绿色化发展特征显著,数据中心单机架耗电量持续降低,绿色算力已深度融入能源、制造、零售、交通、建筑等领域。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显示,我国算力总规模近5年平均增速近30%,2024年底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位居全球前列,算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特征鲜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在算力设备绿色化方面,我国通过协同推进高性能芯片的工艺架构一体化创新,重点攻关先进存储、存算一体等前沿技术,规模化部署高密度集成IT设备及液冷系统,系统性提升算力设备的算效与存效水平。
王志勤说,在算力载体绿色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900万标准机架,液冷、算电热碳一体化、预制模块化、智能化运维等技术广泛应用推动数据中心设计、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
“我国积极推进绿电直供、绿电和绿证交易,采用储能和微电网等先进模式以及建设综合能源算力协同调度系统等方式推动算能协同发展,部分先进数据中心绿电使用率达到80%左右。”王志勤说。
王志勤表示,在算用协同绿色化方面,绿色算力已深度融入能源、制造、零售、交通、建筑等行业领域,当前中央企业上云覆盖率超过86%,有效助力传统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早在2021年5月,我国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2022年初,我国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全部获批,并规划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算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高质量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的一个缩影。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昊说,“东数西算”工程构建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将我国数据中心的整体布局与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气候、经济发展、网络带宽等情况进行统筹考虑,推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供给与各地区算力需求高效匹配,释放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乘数效应”。
探索构建绿色算力全产业链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推进,各地不断摸索依托强大的绿色算力,推动围绕人工智能“全生态”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以绿色算力实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国新能源发电量第一的内蒙古,近年来,借助丰富的风光新能源资源以及“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绿色算力全产业链发展。今年一季度,内蒙古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内,数据中心绿电使用占比高达84.57%,领跑全国。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35亿千瓦,新能源总装机、新增装机、发电量等多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内蒙古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数字经济发展处处长张蕾说,内蒙古充分发挥绿电供应优势,通过绿电直供和构网型储能等方式,提升数据中心绿电占比,打造全国绿色算力保障基地和大模型训练推理基地。
走进全球运营商中最大的单体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的制冷站,宽大的厂房里冷却系统高速运转。“中心从绿电、制冷、能耗管理3个方面打造绿色算力体系。”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副总经理杨旭介绍,“中心的绿电使用比例为80%,每年节水9.5万吨,节省水费86万元。”
内蒙古的绿算产业,不仅能源清洁,更构建起全流程低碳体系,严格控制新建数据中心能耗。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的内蒙古百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聚变全液冷服务器,制冷电能利用效率低至1.06,从源头端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能耗。优刻得乌兰察布市智算中心负责人冯永成说,中心将机房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用于供暖,整个冬季无需交供暖费。“每年可回收废热78000吉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380吨。”
截至今年一季度,内蒙古算力规模达12.6万P,其中智算算力规模为11.6万P,居全国第一。张蕾说,内蒙古围绕人工智能“全生态”创新突破,深耕模型训练市场,落地电信星辰、移动九天、联通元景、华为盘古、讯飞星火等通用大模型开展训练,训练参数超万亿,同时全区政务和商业领域加快部署DeepSeek大模型。
持续推动产业供需匹配
作为驱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绿色算力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东数西算”工程走向深入,推进绿色算力供给和应用场景需求之间匹配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八大枢纽中心可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应用场景的需求出发,各大枢纽中心相互协同。”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认为,在算力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地区分割、行业分割的问题,应该借助八大算力中心的相互协同,形成全国算力供应的网络体系,以一体化的网络推进与各类应用场景需求之间的匹配。
“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绿色算力指数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深度拓展丰富,算用协同产业集群效应显著。能耗单列、算力券、绿电保障、用地用电优惠等差异化和精准化的政策工具,在降低企业成本,引导产业布局、加速集群形成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云计算基地,就支撑着互联网、政务、金融、制造、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截至2025年6月,该片区企业上云率达19.3%,具备6个应用服务平台,同时,该片区设立了算力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基金,创新“算力券”供给机制,针对使用智算服务的企业制定奖补措施,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加快算力资源消纳和数据流通。
为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李东红建议,加快计算存储网络融合,稳步提升算效能力;推进新兴节能产品应用,多点发力促进能效提升,地方应严控服务低端、技术落后、业务需求不明确的低效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区域内算力中心全面达到高性能计算系统能效二级以上标准;提升绿色用能比例,打造算能协同标杆示范;深化算力赋能支撑,打造算用协同标杆示范,充分挖掘绿色算力创新应用潜力,打造技术先进的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深度上云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