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8 01:06:50 股吧网页版
科幻照进现实 中国把机器人故事讲得更接地气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陈雨康

  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6日至7月28日在沪举行,800余家企业带来了3000余项前沿展品,规模创历届之最。展馆内,机器人徜徉于人流中,生产线、便利店、格斗场的主角均是机器人,它们各司其职,宛如在机器人社区生活……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路,也是中国向全球AI领跑者进阶的路。

  让机器人比拼技能,是本届大会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在展厅的威客小吃街里,银河通用销售机器向记者递来了一袋零食;云百生剥鹌鹑蛋机器人、希夕做饭机器人、擎朗智能服务机器人、复旦抓豆腐机器人等也在各色美食间忙碌不已;智慧修理铺中,新松修理机器人细细打磨一块木头,仿佛在重现人类的“工匠精神”……通过全行业“一脑多形”的实践,通用具身大脑得以照进千行百业。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通过共享先进的VLA(视觉—语言—动作)具身智能模型,能实现高效、精准的作业。

  同时,在大模型的深度赋能下,机器人的“大脑”(决策)和“小脑”(控制)都实现了进化。在智造车间,青龙机器人正进行自动化物料分拣。其核心是基于600万真机数据和VLA预训练,形成的2.8B操作大模型。

  大模型的“养料”是数据。安永大中华区人工智能与数据咨询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陈剑光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两年,中国在大模型和芯片领域取得不少突破,但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其中的核心短板是“高质量数据”供给。

  对此,业内正着力于查漏补缺。记者获悉,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浦江实验室团队预计年底前将完成2500万整机数据积累,规模达谷歌同类数据集的10倍。通过扩大数据规模,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和涌现能力将显著提升,使其能够基本满足核电、汽车、3C等复杂工业场景的作业要求。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身智能的发展也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独有的规模和配套优势。透过这些憨态可掬的机器人,具身智能与核心零部件的创新设计,让它们可以“高智低价”。

  事实上,“中国智造”的人形机器人成本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的顶级机器人,却能拥有相当的性能水平。这条既要低成本、又要高智能的道路,是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和雄厚具身智能技术基础的体现,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制的“中国路径”。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加之庞大的数据资源与市场潜力,中国已成为全球AI领域的有力竞争者,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跃迁。”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杨洁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