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发展低空经济的特色路径是‘高低协同、软硬协同,数字赋能、平台赋能’。”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低空经济论坛在长宁举办,长宁区区长刘平首次透露:长宁区发展低空经济的思路,不仅要差异化布局,更要与上海其他区联动发展、联动招商,体现全市“一盘棋”。
长宁区坐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虹桥机场、民航华东管理局、空管局、航天九院、飞联网、通航协会……这些资源帮助长宁形成覆盖适航审定、空域管理、飞行服务等领域的航空全产业链生态。统计显示,目前长宁已聚集上海市60%的基地航空公司、800余家航空企业,以及20余家航空功能机构,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同时,持续20多年的数字长宁建设,也让长宁拥有低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AI和数字技术。从“数字法院”“数字检察”“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到未来的“数字低空”,长宁区将依托“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产业互联网集群”,深化“科创中国”和“虹桥智谷”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市级低空科创孵化器。
基于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长宁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逐渐形成了“两个协同,两个赋能”的思路。
其中,高低协同是指传统民航产业的高空业务可以和低空业务协同发展。比如飞联网公司主业是高空通信,未来可以延伸至低空通信;中国航油集团不仅可以给大飞机供油,也可以打造小型化、可移动的低空加油设施。
软硬协同则是运营、服务等软实力与硬件制造等协同发展。“这种协同可以是跨区协同,比如长宁打造适航审定技术服务中心、飞行服务中心,金山打造制造基地和试飞中心,各区错位发展,共同招商。企业落户上海后,运营、研发、制造各环节都可以在沪找到最合适的土壤。”刘平说。
数字赋能,是长宁多年积累的数字技术的资源可以助力低空经济更好地发展。
平台赋能则通过打造各种公共平台,为企业赋能,吸引相关重点低空企业的研发总部、运营总部、销售总部、创新总部等落户,壮大长宁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两个协同,两个赋能”既体现了长宁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的策略,又体现了长宁对各区联动发展理念的倡导。
据悉,去年长宁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支持下,揭牌成立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落地航天九院的低空公司、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标杆企业。
今年,长宁区与市经信委、华东管理局、虹桥商务区等共建新型航空器适航审定能力体系,建立低空经济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招引了飞联网、铁穹智盾等10余家企业,并与市经信委、交通大学联合发布“低空经济产学研协同创新孵化计划”。
当天的论坛上,上海市AI+低空经济产业创新联合体、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链金融服务联盟宣告成立。同时,上海低空经济会客厅项目启动,将落地长宁东虹桥中心。
上海低空经济会客厅将承担产业招引、适航审定、飞行服务、金融法律配套保障四大服务功能,并发挥产业展示、交流合作、研发转化等三大平台作用,推动航空产业从高空往低空延伸拓展,创新引领低空总部汇聚。
在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企业界嘉宾从智能制造、飞行器环境感知、辅助驾驶、智慧空域管理、城市治理等方面阐述了AI等新技术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和创新平台等角度看,上海拥有巨大优势。”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胡士强说。
由此可见,上海不仅是中国低空经济起步的地方,也将为中国低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上海各区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更好助力上海打造“天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