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已成为当下关注的旅游热点,它不仅提供了休闲度假、避暑避寒的选择,还带来了更多元化的生活体验,给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田间地头到艺术工坊,从山野村舍到创新基地,文艺旅居、农业旅居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途家民宿公关总监李乐:今年暑期,旅居已经成为更多消费者选择出门旅游的一种新方式,在我们平台上,像民宿预订7天及以上的订单达到了40%以上,平均入住时长达到了10到15天。

此外,一些低密度城市和风景区也涌现出“创业旅居”的新模式。在云南大理凤阳邑村,借助电视剧热播和综艺节目取景拍摄,这个原本普通的村庄迅速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古朴宁静的环境、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游客和旅居者提供了理想的慢节奏生活体验。据介绍,这里吸引了100多位外来文化艺术人才,涵盖茶艺、陶艺、影视、书画、扎染等多个领域。

云南省大理市太和街道刘官厂村党总支副书记周虎彦:目前,产业发展已有30多户长期驻留凤阳邑(村)创业发展,带动了全村村民年收入增至现在的75万元。
如今,除了以往的“候鸟”老人,越来越多具有消费实力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旅居行列,20岁至40岁的旅居者已占市场的60%以上。旅居热潮不仅反映了生活方式的转变,更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配套服务持续升级打造多元体验
因地制宜全链条发展旅居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旅居客群持续扩大,不少经营者和当地政府也纷纷踏入旅居经济新赛道,加快完善针对旅居的配套服务和内容建设,力求让旅居生活更具吸引力、更能“留下人”。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提出到2027年,云南将打造一批“旅居云南”示范项目,推动农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保留乡土味道的乡村风貌旅居村,完善基础设施,如乡村道路、水电管网、通信网络等,配套共享食堂、交通接驳、快递物流等服务体系,将文创、茶咖、非遗等植入旅居村的体验场景,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办公室负责人张文娟: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旅居客人280.3万人,同比增长45.4%,人均停留天数91天,较2024年延长11天。
不仅是云南,四川省攀枝花市依托全龄康养旅居,推出170多个康养旅居点,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服务。

四川省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亚玲:建设了一批康养旅游乡村、运动产业基地、医养结合点。现在,我们正在丰富温泉疗愈、日光疗养、银龄游学等业态,融入AI客房管家,智能监测设备。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旅居市场的潜在需求可达6亿人次,整体市场规模预计接近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