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闫婧记者仲茜)盛夏七月,万物并秀。一场关于绿电与储能融合支持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讨论在上海进行。7月26日,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委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绿电与储能融合零碳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本次论坛以“共筑能源生态,引领低碳未来”为主题,以绿电与储能深度融合、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零碳产业体系为主线,聚焦绿色电力应用、低碳技术创新、储能应用以及产业协同等议题,吸引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等多方参与及探讨。

图为会议现场(上证报闫婧摄)
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在致辞中表示,绿电与储能的深度融合,不仅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更将加速可再生能源并网,破解消纳难题,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引擎,是驱动零碳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唐浩在会上介绍,“十五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进一步对接海上风电、深远海风电、氢基能源利用等市级项目建设,率先推动区域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和储能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引领价值的标杆性示范项目,有力支撑上海市能源战略实施。
论坛上,中国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周朝阳梳理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力发展成就,分析了“十五五”时期电力发展面临的趋势以及未来电力发展展望。上海电力大学教授赵晋斌探讨了大规模远海风电在开发、输送、接入等环节面临的工程难点和技术瓶颈,强调需统筹考虑系统稳定性、成本控制和技术攻关,实现远海风电大规模并网与利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阐述了利用绿电与二氧化碳制备航空燃料的新技术路径,展示了国内在电催化和合成气转化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与产业化前景。浙江大学湖州工业控制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俊峰讲解了基于特高温热泵和熔盐储能技术的煤电低碳化改造研究,可实现再造相关工业流程。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罗广生介绍了中长时储能的发展趋势及锂电池优势,展示了海辰储能在锂电储能方面的产业化成果。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委会会长应光伟认为,此次论坛为行业展示了电能转换高品质工业产品的技术路径和现实进展,为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消纳提供了创新应用和最新研究成果。参与论坛的多方达成多项共识,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新动力。

图为揭牌仪式现场(上证报闫婧摄)
会议同时举行了上海电力大学新型储能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由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低碳用能与智能电力专委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为行业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