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味道”,对于汽水行业来说,怀旧情怀牌越来越难打了。
在这炎炎夏日,喜欢喝汽水的张娜,近日在网上选择购买的都是低糖汽水。这几年国潮汽水的兴起,让张娜有一种“齁甜”的感觉。
中研普华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传统含糖碳酸饮料增速放缓至3.2%,而无糖碳酸饮料则以28%的年增速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就此,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爽认为,中国汽水市场正在经历从“怀旧情怀驱动”向“健康功能化+年轻化”的结构性转变,这一进程既受国际巨头战略调整的冲击,也因本土品牌的主动革新而加速。
怀旧情怀动力减弱
在线上平台搜索“汽水”关键词,各种汽水产品仍标注着“儿时味道”“怀旧果味”“老式怀旧”等字眼。
正是基于怀旧情怀,国产老品牌汽水才得以在近几年迅速复兴,大窑、北冰洋、武汉二厂、山海关、亚洲汽水、崂山汽水、天府可乐等迅速扩张,部分品牌从区域走向全国。
如今,国产汽水正在接受“减糖化”趋势的挑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研究及消费者洞察报告》数据显示,45.5%的消费者在购买无糖饮料时注重其健康、减脂效果。“无糖化、低糖化渐成全球健康饮食新标准,无糖饮料行业得到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市场(含无糖碳酸饮料、无糖茶饮料以及其他无糖饮料)规模已达401.6亿元,预计2028年有望达815.6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百事公司宣布完成对美国益生元汽水品牌poppi的收购。市场普遍认为,此次收购将推动饮料行业从“口感至上”转向“健康功能化”。“饮料行业‘健康功能化’趋势必然会传导到中国汽水市场。”食品产业专家胡远强认为,国内汽水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做出行动。未来,健康功能化汽水(如低糖、无糖、有益生元)产品会越来越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汽水市场靠怀旧情怀发展的现状。当然,怀旧情怀仍会是部分汽水品牌的重要竞争点,毕竟它承载着消费者的情感记忆。“企业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利用好怀旧情怀巩固老用户,又要通过健康功能化创新吸引新的年轻消费群体。”
就此,元气森林表示,公司正以消费者健康需求为核心,顺应“减糖”政策与消费趋势[如《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 年)》推广减糖行动],解决用户“想爽又怕负担”的痛点,提出“真茶、真果汁、减糖”理念,用差异化产品回应消费者对“减糖不减味”的诉求。
全国化趋势竞争激烈
在成都,一款原四川本土产的汽水越来越难买到了,无论是在超市还是烧烤店,都是外地的大窑、北冰洋、武汉二厂等产品。
“目前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垄断近90%市场格局下,国产汽水品牌在以差异化策略争夺剩余10%的份额。”宋爽表示,区域汽水品牌的全国化进程,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渠道重构、产品迭代与文化认同的商业革命。汽水品牌通过下沉市场的精准卡位,正在改写“两乐” 主导的行业格局。“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扩张过程中保持品牌独特性,避免陷入价格混战。未来,能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情感价值、用技术创新提升运营效率、以生态思维构建消费场景的品牌,将有望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目前中国汽水遇到的短板有几个:第一,整个基地的布建还偏少,尤其还没有建立全球的供应链体系;第二,目前中国汽水品牌体量小,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差,例如一些区域品牌年销售在几千万到亿元,还处于严重亏损的节点;第三,在整个精细化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此,元气森林表示,目前在全国化布局上已构建了完整体系,在产品端形成气泡水、冰茶、电解质水等多品类矩阵。在渠道方面,线下终端突破100万家,覆盖800多个城市。在供应链方面,自建6座智能工厂,总投资超72亿元,实现华北、华东等五大区域65亿瓶产能覆盖。
“下沉市场方面,冰茶、电解水等产品已深入三、四线城市 ,终端网点从 45 万增至 120 万个。”元气森林称,未来计划将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并加大在下沉市场的铺货量,强化餐饮、运动等细分场景覆盖。
在胡远强看来,这些汽水企业在全国化布局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头部汽水品牌多从区域起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自身发展需求,只有突破地域限制,才能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下沉到低线市场和区域市场,一方面能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潜力,低线市场消费能力逐步提升,且对价格更为敏感;另一方面能分散市场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区域市场。
“这一举动带来行业多方面变化。”胡远强表示,在竞争格局上,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原本在区域市场占据优势的品牌面临外来品牌的竞争。在渠道方面,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多元化建设,除了传统的商超、餐饮渠道,会进一步开拓乡镇零售小店、夫妻店等下沉渠道。在产品策略上,企业可能会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调整产品口味和包装,以更好地适应市场。
“汽水行业未来肯定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朱丹蓬强调。
新生态加速变革创新
在线上线下,国潮风已然成为国产汽水的“必杀技”,但是并非所有汽水都能借机崛起。燕京啤酒2024年财报显示,饮料业务(包含汽水)全年营收1.06亿元,在146.67亿元总营收中仅占0.72%。
“健康功能化浪潮正在改写中国汽水市场的竞争规则,但这一进程并非是对怀旧情怀的颠覆,而是传统品牌价值的升级再造。”宋爽表示,冰峰、大窑等区域品牌通过“健康化+国潮化”的双轮驱动,既保留了地域文化的情感纽带,又以功能性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健康诉求。未来,那些能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健康符号的品牌,将有望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国际巨头的本土化破局与资本力量的深度介入,将使中国汽水市场的竞争更加多元与复杂,最终推动行业从“品类竞争”走向“生态竞争”的新阶段。
记者注意到,在当前汽水“生态竞争”之际,即时零售已经为企业开启了新的渠道变革。中研普华数据显示,商超/便利店销量占比从62%降至55%,但仍是品牌曝光主阵地;即时零售中,美团、饿了么碳酸饮料订单量年增180%,需匹配“15分钟达”冷链。“即时零售的兴起,为汽水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和机遇。”
胡远强认为,从消费者角度,满足了他们即时消费的需求,提升了消费便利性;从企业角度,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在布局即时零售方面,汽水企业需要加强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合作,优化配送体系,确保产品能及时送达消费者手中。同时,要根据即时零售的特点调整营销策略,如推出适合即时消费的小包装产品,利用平台数据了解消费者在即时零售场景下的消费偏好,进行精准营销。
宋爽认为,即时零售需要创新场景化营销策略,针对Z世代办公、夜间经济等细分场景推出差异化产品组合,实现精准需求对接。“未来汽水行业竞争核心在于场景渗透精准度、供应链效率及健康属性升级的协同发展,而非单纯依赖餐饮渠道进行市场扩张。此外,国产品牌需在资本合作中保留本土化决策权,才能在泡沫翻腾的市场中守住瓶盖下的品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