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
7 月 23 日,在上海市举行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沃兰特航空签下了一笔500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订单,采购金额高达17.5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高等级客运eVTOL领域获得的最大单笔国际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纪录已在一周时间内刷新了两次。目前,多数eVTOL的巡航时速在150—200公里。这也意味着,从江苏省苏州市到上海市中心打“飞的”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
《中国经营报》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作为极富发展潜力的未来产业,本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吸引了全球行业上下游近300家头部企业参展,沃兰特航空、御风未来、沃飞长空等多家eVTOL企业收获了诸多订单与合作意向。
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拥有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峰飞航空副总裁谢嘉表示,今年下半年,公司有2—3个封闭场景能够实现常态化的商业闭环。沃兰特联合创始人黄小飞则表示,未来十年,eVTOL将飞进千行百业,飞进千家万户。
上海eVTOL“四小龙”签下大单
在我国举办的首届低空经济博览会上,相关企业签约、交付、合作成为关键词。
各大企业不仅带来了新技术和演示产品,还将真机搬到了展台。记者在沃飞长空展台看到,公司旗下的AE200批产构型机与智能灵动舱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
据沃飞长空方面介绍,作为我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的eVTOL产品,AE200验证机在国内交通接驳类eVTOL适航审定进程中已进入第四阶段。同时,该eVTOL还将汽车产业成熟的智能交互系统、人体工学设计复用至eVTOL座舱开发中,有效提升了座舱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生产一致性。
除沃飞长空外,有上海市eVTOL“四小龙”之称的峰飞航空、沃兰特航空、时的科技、御风未来也相继完成签约。
其中,沃兰特航空与泛太平洋(泰国)、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泛太平洋(泰国)向沃兰特航空采购500架VE25-100天行eVTOL,将用于泰国、马尔代夫等地区的短途岛际、岛内运输服务以及应急救援等场景。
7月22日,峰飞航空宣布向合利创新智能交付全球首架获颁“适航三证”(TC、PC和AC)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据了解,该产品由峰飞航空自主研发,将主要用于低空物流、紧急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领域。
此前的7月16日,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也与时的科技签署采购协议,订单金额10亿美元,采购350架E20 eVTOL,并与时的科技共同推进E20 eVTOL在中东及北非地区的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多元场景商业化落地,共同探索低空出行新模式的规模化部署与运营模式。
御风未来则在本届展会现场宣布牵手上海市、广东省两地低空经济国资平台。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在签约仪式现场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整机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及产业链牵引等方面的优势,深化与各地低空经济国资平台的合作,助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低空出行应用场景落地,早日实现“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愿景。
除了eVTOL本身外,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也现身本届展会。轨道交通智控企业卡斯柯展出了低空智能管控和无人机AI巡检等技术。据卡斯柯相关负责人介绍,低空智能管控系统能够做到让不同速度的飞行器有序运行在不同的飞行层。目前,该系统已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福建省南安市等地交付投运。
构建世界级产业链集聚区
作为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举办地,上海市在本届展会上也“大秀肌肉”。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本届展会上,上海市金山区、青浦区、长宁区等组织区域内的企业联合参展,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多所上海高校也参与其中。
在与展会同期举行的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大会上,华东(含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联盟、eVTOL规模化总装制造基地建设联合体等机构同时成立。其中,eVTOL规模化总装制造基地建设联合体将充分发挥上海市在大飞机、发动机、机载系统三大“链主”和民航人才集聚的优势,支持包括eVTOL在内的低空新型航空器加快研制,并依托金山区、闵行区的总装制造集聚区优势,服务领军企业规模化落地。同时协同长三角区域内的飞控、复材、动力系统、通讯导航链路、挂载等产业链资源,致力于构建世界级eVTOL装备产业链集聚区。
实际上,早在2023年,上海市就发布了《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其中明确,到2027年,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希望能够和各个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加紧合作,共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低空经济公司”)董事长宋雪枫在展会上表示。
据了解,2024年12月,在上海机场集团、上海城建集团、上海东虹桥公司、上海久事集团、上海信息产业集团等股东方的通力协作下,上海低空经济公司成立。目前,该公司正在重点推进包括建设低空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上海低空标准体系以及建设上海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五大领域重点工作。
上海低空经济公司方面表示,将差异化构建全场景覆盖的测试场矩阵,打造可快速部署的测试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拓展市场,塑造上海低空“组合拳”和“一体化”服务品牌,打造全国标杆示范区,树立成功案例。
抢抓万亿级低空经济机遇
发展低空经济,仍需在避免过度竞争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布局,同时注重安全。
根据赛迪智库数据,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其中,飞行器制造与运营服务占比55%,供应链、消费、交通等占比40%,基础设施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谢嘉表示,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得益于技术进步,新载具的出现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的技术和产品附加值。“在这种情况下,会创造出一些新需求。比如,这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是一大利好,低空经济信号需要在覆盖地面的基础上再覆盖天空,这也是一个寻找增量的过程。”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上游是以制造为核心的制造链条,主要由主机厂和供应商构成,下游以运营公司为核心,又分为航空公司和其他运营配套,产业规模的总体配比约为1∶1∶1。”黄小飞也表示,在未来5—15年,都能看到低空经济行业持续稳健增长,投资者也可以多关注供应商、运营企业及相关配套领域的投资。
除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外,安全性也很重要。在谢陵看来,低空出行成功实现商业化,一定要平衡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第一是高频次的安全性,第二是有足够长的商载能力,第三是包括制造摊销以及最终维护的综合运营成本。未来,御风未来业务将从低风险场景到高风险场景逐步推进,尽早进入高频次、常态化、低风险运营阶段,通过高频次运行迭代,从而验证公司全新的技术。”
时的科技联合创始人蒋俊也表示,作为主机厂,公司将按照适航标准打磨好产品,将安全可靠的产品交付到运营商手中,这是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动力。
据了解,在低空经济行业发展方面,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专题会议并明确提出,要深刻领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要求,从当地客观实际出发推动低空新产业、新模式、新场景、新动能发展,不能盲目跟风。“下大力气防止低空产业领域出现低效重复建设或低端恶性竞争的现象,规范低空产业园区发展,整治不理性的建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