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6 03:29:20 股吧网页版
产业集群推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建设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孙丽朝

  在芜湖奇瑞焊装车间,660余台智能机器人紧密配合,100%自动化的焊接机器人迅速完成每辆车5000多个焊点;而在重庆李子坝,单轨列车穿楼而过的瞬间,手机镜头里定格的不仅是奇特景观,更是一座城市与地形博弈的智慧。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却勾勒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当创新的锐进遇上文脉的厚重,当产业的钢筋遇上历史的肌理,中国城市正以创新为翼、以文脉为魂,在现代化的画布上描绘着各具特色的发展图景。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当前,全国多地正以创新驱动激活城市动能,以文化传承厚植城市底蕴,以交通网络串联都市圈发展,在实践中书写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生态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在安徽芜湖,奇瑞汽车焊装车间的智能生产场景诠释着创新的力量:各类机器人按照指令精确地进行焊接、涂胶等作业,耀眼的电焊弧光此起彼伏,智能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和进度信息,戴着安全帽和防护镜的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这种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让奇瑞构建起完整的产品创新体系,也成为芜湖建设创新城市的生动缩影。

  奇瑞智造一工厂高级经理王玉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一辆车有5000多个焊点,在奇瑞的焊装车间,焊接的自动化率已经达到100%,通过AI的视觉引导,实现了焊接精度的精准控制,保障了产品的一致性。

  芜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对记者表示,近年来,芜湖市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坚持“产业+科创”,成立市创新委员会,组建市科创集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上述芜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芜湖市坚持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首位谋划、首位支持。积极优化产业链建设,以奇瑞为“链主”,扎实推进补链、延链、强链。

  全面推进“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全面提升汽车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现已集聚上下游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900多家,形成“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和“关键系统—整车—服务—应用”全产业链,2024年汽车全产业链实现营收5840亿元、增长31.4%。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芜湖市聚力打造“鸠兹科创湾”,拿出最优地段布局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等18个创新园区,每个园区同步规划酒店、公寓、商业、文娱等配套设施,集科技研发、科创交流、商务休闲等业态于一体,营造更具黏性的创新生态。

  芜湖的创新打法成效显著。在2024年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中,芜湖跃居全国地级市第22位,较上年前进4位,过去三年累计前进10位,是长三角进位最快的城市,迈入创新强市“第一方阵”。

  与芜湖市类似,湖南省株洲市是以创新和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发展的又一典型案例。

  轨道交通是装备制造业中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最丰富的门类之一,产业拉动效应达1∶5。株洲市以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中车电动、时代新材5家企业为领头羊,聚合了400多家上下游企业,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度全球第一。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株洲这座城市,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生产一台电力机车上的万余个部件。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市域铁路串联都市圈协同发展

  城市群是人口大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而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血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交通运输部随即部署“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市域铁路作为连接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黄金纽带”,正让“一小时通勤圈”从蓝图变为现实。

  市域铁路的发展对于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会长黄民表示,目前,在我国轨道交通网络中,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很快。而处于两者之间的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仍存在短板,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带来的通勤、旅游等需求增长迅速,加快补齐市域铁路短板,形成便捷、高效的市域铁路网尤为迫切。

  市域铁路又称市郊铁路或通勤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

  近年来,中央层面多次出台政策推动市域铁路发展。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市域(郊)铁路,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一举多得之效,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扩大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上海的市域铁路规划勾勒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脉络:12条新建线路总长约650公里,不仅实现市内网络化运营,更延伸至苏浙地区。嘉闵线北延至江苏太仓与苏锡常快线衔接,示范区线在“水乡客厅”与苏州、浙江线路交会,让沪苏浙交界处35平方公里区域成为“轨道上的长三角”的生动样板。这种“跨区域运营”模式,打破了行政壁垒,让人才、资本、技术在都市圈自由流动。

  上海市域铁路运营有限公司人士对记者介绍,未来,5条新建市域铁路将实现跨区域运营,部分新建市域铁路具备国铁列车下线运营条件。

  数据见证着轨道交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我国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 提升至2024年的67%,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的人口、贡献85%的国内生产总值。补齐市域铁路短板,既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更能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这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历史遗产绽放城市文明新光彩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在各地实践中焕发出生动活力。

  合肥钢铁厂的高炉群曾是城市工业化的标志,2015年因去产能政策关停后,通过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变身为集休憩、科普、文创于一体的工业遗址公园。58年历史的小高炉、锈迹斑斑的铁轨,这些承载三代人记忆的工业符号,如今成为年轻人打卡的“文化地标”,让“合钢精神”在新时代延续传承。

  合肥市政府人士对记者介绍道,合肥钢铁厂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钢铁企业之一。合肥钢铁厂工业遗产承载了半个多世纪合肥工业文化发展史,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2018年6月,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建设指挥部以厂区内保存完整的58年小高炉、高炉区、铁轨、轧钢厂等生产设施为核心物项,申报了国家工业遗产,并于2018年11月获得工信部认定。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李子坝站,则演绎了“实用与美学”的完美融合。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凭借“李子坝单轨穿楼”“开往春天的列车”等景点声名远扬,已然成为重庆城市新名片,向外传递着重庆形象。

  2025年春节长假期间,李子坝站客流量超过69.42万人次,又一次成为“网红车站”。

  事实上,李子坝站的“穿楼”设计最初并不是为了追求奇特景观,而是基于重庆特殊地形的现实考量。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人士介绍,1998年,重庆市规划建设首条轨道交通2号线时,计划在李子坝设立站点,而该区域同期已有居民楼建设规划。面对“轨道让建筑”还是“建筑让轨道”的抉择,轨道交通建设方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过反复协商,最终达成联合开发的共识。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设计了“桥站分离”的建筑方案,通过将轨道桥梁结构与商业住宅楼的支撑体系相互独立,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

  近两年来,重庆市还通过轨道交通主题列车,将运输服务升级为文化体验。如“奋进号”党史专列以图文形式讲述红色故事,“重庆印象”主题车厢用剪影展现山城风貌,“重庆言子”专列则借助漫画和方言传递城市温度。乘客在通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城市文化氛围,让交通空间成为市民认可的文化窗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