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将“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在七大任务中,“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成为任务之一。
在业界看来,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是会议在建设宜居城市方面提出的重要举措。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从城市新一轮发展的格局,还是从房地产发展以及宜居环境的打造等方面看,此次会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严跃进分析称,稳定发展期和过去的快速增长期有很大差别。在快速增长期,城市发展可能相对“无忧愁”,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进城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城市发展可以享受人口红利。
“上一轮城市发展中,如徐州、蚌埠、惠州等城市都受益于城市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当城市处于稳定发展期,此时需要不断挖掘新需求。比如在落户政策上要更好促进人口导入,尤其是常住人口的导入。”严跃进说。
对于会议提及的“存量提质增效”,严跃进对记者表示,这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当前市场新需求和新的市场结构。当前房地产领域已经持续在研究消化存量土地和房屋,这要求各地重视各类资金和金融政策,更好盘活存量,更好促进市场的向好发展。
在宜居方面,会议指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宜居城市是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的城市,未来的房地产新模式,要将房地产发展植入产业、人口、公服中,做到房地产与产业、人口、就业、公共、供地协调。“这需要将资源统筹考虑,人房地钱联动。”
当前我国住房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城中村继续大规模拆迁,大量回迁房和商品房将会进入市场,也必然会恶化房子的供求关系。预计未来城中村不再大拆大建。在承担低成本住房、保障性住房职能的情况下,未来城中村改造的主体以安全为底线,推进综合整治,让城中村能成为新市民、年轻人就业创业的居所,成为产业落地的一个空间选择。”李宇嘉分析。
展望未来,业界普遍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充满信心。
李宇嘉表示,存量盘活、更新、空间资源整合,为房地产发展开启了一扇新窗口。如今,房地产的重点已从增量建设转向增量和存量并举,转为开发、建设、改造、运营并重。“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作用,也从‘发动引擎’转向了‘稳定器’,这表明房地产的地位依然很重要。”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预计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专项债资金用于城市更新、棚改旧改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并可能进一步匹配额外的增量资金,这或对基建投资形成一定的支撑;同时,我国的城镇化率距离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仍有不小的差距,这表明我国后续城市发展的空间较大。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居民对城市功能的需求也将发生改变,预计后续城市发展将从广沿扩张到集约深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