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为媒,黄浦江畔,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于7月26日拉开帷幕。
自2018年起,上海连续8年举办WAIC,成为全球AI界的“年度打卡地”,今年的主题是“智能时代,同球共济”。
在全球人工智能赛道上,“中国矩阵”阔步向前: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高地的“会客厅”,让AI生态集群造出产业跃迁的“核爆点”,让制度供给与场景实践交织为创新探索的“试验场”。
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
在展览现场,机器人纷纷亮出绝活:商超里,2台Butler机器人移动取货、结账,像个小店员;青龙机器人表演打拳,动作有模有样;青龙 v2.5 在汽车工厂场景里,取料、摆放、操作工具样样行……
今年,大会的展览展示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3000余项前沿产品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四大展馆分别为核心技术馆、行业应用馆、智能终端馆与全域链接馆,构建起一条贯通算法模型、场景融合、具身协同与供需撮合的“AI能力走廊”。
仅在具身智能领域,国地中心、智元、云深处、梅卡曼德等10余家企业将展示20多款首发和突破性产品。
首次参展的西门子将展出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在展台现场,观众将通过增加生产新订单的实际场景,来体验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如何驱动自主生产。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从2137亿元增长至2697亿元,平均增速达25.7%。预计到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3522亿元。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核心业务组成部分,渗透到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单点技术到城市生态
上海世博展览馆北广场,一众自动驾驶车辆依次排开。记者在一辆智己品牌的L4级智能网联汽车后排就坐,系好安全带。当后排显示屏的“开始行程”被按下后,这辆“真无人”——没有主驾驶、安全员的出租车出发了……
作为今年大会的一大亮点,“智行无界·AI驾未来”自动驾驶体验活动将在大会期间举行,上汽智己、小马智行、百度智行、奇瑞汽车将在展馆周边及浦东核心区域提供L4级自动驾驶接驳体验服务。WAIC 2025大会期间,上海市将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从浦东街头的Robotaxi接驳,到全球城市的智慧路网,一条以人为尺度、以技术为引擎的新出行图景正加速驶向现实。
“以WAIC大会为媒,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实现了从技术创新迈向商业闭环、城市赋能的关键跃迁。这既是对大会主题的生动践行,也为全球智能出行产业竞合新生态绘制了清晰的上海样本。”上海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瑜对记者说。
以实施“模塑申城”工程为抓手,上海正加快打造智能终端、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5个关键生产力工具,推进制造、金融、医疗等6大垂类应用,加快形成产业创新、场景赋能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AI“上海矩阵”的实力不断跃升:2018年,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约1000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产业规模1340亿元,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已超10000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占全国1/3。2024年产业规模逾4000亿元。
开放生态下的全球共振
以问启思,今年的大会将以百场论坛拓展国际视野,瞄准AI基础设施、科学智能、智能终端、AI赋能新型工业化、AI+金融等重点板块,聚焦大模型进化、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热点话题开展思想交锋,共探智能新未来。
同时,大会还特别设立了“科学之问、数学之问、模型之问”三大前沿议题,赋予年轻人更大的创新对话平台,研讨生命科学、新AI架构、AI与数学融合等前沿问题。
其中,围绕创新、发展、协作、普惠、开放五大维度,大会将持续发布《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向亚非国家捐赠全球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成立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中心等。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大模型企业,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质价比的人工智能产品服务,有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应用,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如今,开源理念正升维为中国AI的“世界语言”。今年的大会上,中国还将积极倡导全球人工智能的开源合作。
“为进一步推动全球共建开源生态,我们将推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开发者网络、开源中国等机构,在大会上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号召全球以开源为纽带,共商技术创新路线,共促技术成果赋能,共建开放包容社区,共享时代发展红利。”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说。
在规则共建方面,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去年以来,中国推动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倡议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
“站在智能时代的门槛上,我们既要回首过往,更要展望未来,进一步将各方围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我们相信,本次大会将为各国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的对接协调提供重要平台,为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奠定基础。”外交部人工智能事务协调员孙晓波说。